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崖州灣國家實驗室2024年度博士后招聘啟事

來源: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日期:2024年11月15日崗位:博士后

博士后招聘

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是中央管理的新型科研事業單位,位于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主要承擔國家戰略科研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據實驗室發展需要,現公開招聘科研人員。

工作地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

崗位要求:全職到實驗室開展工作。

(一)精準設計與智造平臺團隊

【團隊介紹】精準設計與智造平臺團隊首席科學家為陳凡研究員,2013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團隊以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科學、人工智能和工程技術等交叉學科的青年骨干人才為主,聚焦農業生物品種精準設計的重大需求,基于表型組學、時空組學、多維組學等組學技術,通過高通量表型鑒定、基因分型與種質鑒定,建立標準化的表型數據、開展種子設計與創造的數字化模擬 “類精準式評價”;結合基因精準操控、微生物環境互作、數據智能,打造基于種子全景數據的高通量“數字設計育種”平臺,推進“生物技術(BT)+ 大數據技術(DT)+ 人工智能技術(AI)”智能決策育種技術。為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和重大品種培育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保障。

【招聘方向一】

大數據工程小組:設計、搭建和維護實驗室數字基礎架構,實現實驗室科研數據的高效安全存儲、計算和訪問,為實驗室數字類研發提供數據保障和算力支撐。

 1.大數據平臺博士后3名

【崗位職責/研究方向】

(1)育種數據庫構建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算法研究;

(2)基于可解釋人工智能的表型組解譯算法研究。

【申報要求】

(1)獲得計算機科學、數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學、農學等理工類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崗位1要求能夠熟練使用一種或幾種常用的編程語言,熟悉大數據分析算法,具有生物大數據分析經驗者優先;崗位2要求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領域研究基礎,具有動植物表型組學相關研究經驗者優先;

(5)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較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著名期刊或CCF推薦的A類會議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招聘方向二】

智能決策育種:研發大數據分析工具,整合挖掘多維組學、表型性狀、生長環境和種養管護數據,構建基于人工智能的作物育種決策系統,為農作物育種和性狀改良研究提供先進的AI解決方案,提高種子創新的效率和準確性。

 1.智能決策育種博士后3名

【崗位職責】

(1)開發新一代AI技術,探索其在生物育種和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2)研發智能農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包括但不限于決策智能、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數字孿生等。

【申報要求】

(1)獲得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如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數學等)或交叉學科(如生物學、農學)且有人工智能和工程背景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5)熱愛科研,勤奮踏實,具備獨立工作和團隊合作能力,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招聘方向三】

表型組學平臺:研發應用新一代表型采集裝置,對人工控制環境以及普通農田中的農作物表型特征與農藝性狀,進行多尺度、高通量、高精度、全自動化的數據采集與匯總,為實驗室開展農作物基因型與表型關聯分析研究,提供平臺支撐與數據支持。

 1.表型組學平臺博士后3人

【崗位職責】

(1)自動化植物表型組學研究平臺的開發;

(2)表型大數據的智能化挖掘與應用;

(3)高通量作物基因型與表型關聯分析。

【申報要求】

(1)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溝通及寫作能力,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4)滿足以下任意一條:1)圖像分析、機器學習等相關研究經驗;2)具有統計分析、數學建模等相關研究經驗;3)具有遺傳學、功能基因組學等研究背景;4)具有計算生物學、生物統計學和生物信息學等研究背景。

【招聘方向四】

單細胞時空組學平臺:開展單細胞和時空轉錄組學研究,實現最新技術在實驗室的應用,優化實驗流程,通過解析細胞和組織水平基因表達的高精度信息,推動實驗室種子創新研究。

 1.單細胞時空組學平臺博士后 3名

【崗位職責】

(1)基因組與基因調控網絡解析;

(2)時空組學在精準設計育種的應用。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學、農學、生物學、基因組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代表性成果,在相關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勤奮踏實,具備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招聘方向五】

種子鑒定分型平臺:開展種子入庫審核、表型鑒定、種質評價和基因型鑒定分析等工作,實現實驗室種質資源數據化,為下游科研任務提供種質資源和種質數據支撐。

 1.種子鑒定分型平臺博士后 3名

【崗位職責】

(1)種子表型鑒定、種質評價和基因型鑒定分析等工作;

(2)實現種質資源數據化,為科研任務提供種質資源和種質數據支撐。

【申報要求】

(1) 獲得植物學、育種學、農學/遺傳學、功能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生物統計學和生物信息學等背景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5)熱愛科研,勤奮踏實,具備獨立工作和團隊合作能力,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一)水稻創新團隊

【團隊介紹】水稻創新團隊以李家洋院士為首席科學家,以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為目標,利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以及基因編輯等技術手段,研究水稻在高產、優質和生物非生物逆境應答方面的分子機制,并進行分子設計育種與從頭馴化研究,培育高產、優質、適應性強的水稻新品種。

【招聘方向】

(1)水稻高產優質的分子機制解析及品種培育;

(2)水稻抗病抗蟲的分子機制解析及品種培育;

(3)水稻秸稈利用與循環農業;

(4)水稻耐鹽堿分子機制與品種培育;

(5)四倍體野生稻從頭馴化;

(6)旱稻與節水稻的分子機制解析及品種培育。

 1.博士后2-3名

【崗位職責】

(1)獨立/協助團隊開展相關課題研究;

(2)獨立/協助團隊申請科研項目;

(3)協助團隊進行項目和實驗室日常管理。

【任職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基因組學、生物學、統計學、數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學科)博士學位, 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精通基因組學、表型組學中的至少一種;

(3)精通Python/R/C/C++/Web/Shell/Perl編程技術中的一種或多種;

(4)熟悉Linux操作系統,熟悉docker/git等基礎應用工具;

(5)能熟練閱讀專業文獻,具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熱愛科學研究,工作認真負責,態度嚴謹,時間觀念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7)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2.博士后5名

【崗位職責】: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基因組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 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在分子遺傳學、生理生化或細胞生物學方面有系統研究經驗,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與鉆研精神,身心健康,工作踏實認真,具有團隊精神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并有能力獨立從事水稻研究工作。

 3.博士后5名

【崗位職責】

(1)水稻養分高效利用的遺傳基礎和高產高效協同機理;

(2)水稻穗發育的分子機制研究;

(3)提高水稻制種效率的分子機制研究;

(4)水稻株型的調控網絡;

(5)水稻穗發芽抗性調控的分子機制與育種利用;

(6)水稻超親早熟的分子機制及育種利用;

(7)秈粳交雜種優勢的分子機制及育種利用。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學、農學、生物學、基因組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接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能夠獨立開展科研工作;

(5)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高水平文章,在相關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二)野生稻種質資源創新團隊

【團隊介紹】

野生稻種質資源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為錢前院士,團隊通過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表型組學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對水稻種質資源進行深入的發掘和創新,聚焦于水稻農藝性狀的解析與利用、分子育種等領域。野生稻作為水稻種質資源的天然基因庫,歷經了漫長歲月與自然選擇,積累了諸多栽培稻不具備的優異特性,展現出對耐冷、耐熱、耐鹽、耐旱、耐澇、抗病、抗蟲等各種環境脅迫的強大抵抗力。這些獨特的優勢使野生稻成為現代水稻育種中寶貴的遺傳資源,為栽培稻的遺傳改良提供了無限可能。為了充分發揮野生稻的巨大潛力,團隊致力于對野生稻種質資源的全面收集、精心保護、深入研究和創新利用,并努力將上游的基礎研究和下游的育種產業鏈結合,解鎖野生稻中的優異基因,為栽培稻的遺傳改良提供強大的支持,期望能突破水稻育種的瓶頸,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團隊鼓勵多學科交叉的合作創新,歡迎來自農學、生物學、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等不同研究背景的有志之士加入。

【招聘方向】

(1)野生稻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評價;

(2)野生稻基因組大數據構建;

(3)野生稻抗病分子機制解析及種質創新;

(4)野生稻耐鹽堿分子機制解析與種質創新。

 1.博士后3名

【崗位職責】: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基因組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 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相關領域發表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具備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與鉆研精神,身心健康,工作踏實認真,具有團隊精神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并有能力獨立從事水稻研究工作。

 2. 博士后2-3名

【崗位職責】

(1)獨立/協助團隊開展相關課題研究;

(2)獨立/協助團隊申請科研項目;

(3)協助團隊進行項目和實驗室日常管理。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基因組學、生物學、統計學、數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學科)博士學位, 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精通基因組學、表型組學中的至少一種;

(3)精通Python/R/C/C++/Web/Shell/Perl編程技術中的一種或多種;

(4)熟悉Linux操作系統,熟悉docker/git等基礎應用工具;

(5)能熟練閱讀專業文獻,具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熱愛科學研究,工作認真負責,態度嚴謹,時間觀念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7)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三)生物固氮研究團隊

【團隊介紹】

生物固氮研究團隊以楊維才院士為首席科學家,團隊以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為目標,聚焦生物固氮與作物生產應用,利用比較基因組學和合成生物學等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生物固氮微環境構建機制、作物-固氮微生物互作機制和探索非豆科植物人工合成固氮途徑,為實現作物固氮提供理論支撐。

【研究方向】

(1)固氮與非固氮植物比較基因組學;

(2)作物微生物聯合固氮;

(3)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機制。

 博士后?4-5名

【崗位職責】: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四)豬基因組與育種團隊

【團隊介紹】

豬基因組與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為趙書紅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團隊立足國家生豬種業重大需求,聚焦豬基因組與育種研究,創新并利用功能基因組學、表型組學、統計遺傳學、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技術手段,結合生物組學大數據來解決生豬育種問題,支撐生豬育種科技發展,持續選育優良豬種,滿足人們對動物蛋白不斷增長的需求。

【招聘方向】

(1)豬多組學技術創新與重要性狀遺傳機制解析;

(2)動物糖蛋白結構及功能解析;

(3)豬智能表型組技術創新與設備研制;

(4)豬基因編輯與抗病育種;

(5)豬數字智能育種體系創建與新品種(系)選育。

 博士后3-5名

【崗位職責】

(1)豬多組學與重要性狀形成機制解析(1-2人);

(2)豬智能表型組技術創新(1-2人);

(3)豬基因編輯與抗病育種(1人);

【申報要求】

(1)獲得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生物信息、計算機科學、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分子生物學、病毒學、人工智能、農業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獸醫、生物化學、化學、結構生物學等相關方向博士學位,接受過分子遺傳學、基因編輯、動物遺傳學、智能表型組設備研制等方面的系統訓練,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蛋白組學方向要求熟練掌握常用蛋白質組學相關研究方法,包括定量蛋白質組學、蛋白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相互作用鑒定及蛋白質組學數據分析軟件等,接受過蛋白表達純化、分子動力學模擬、色譜、質譜檢測及質譜數據分析、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等方面的系統訓練;

(3)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4)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5)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有國際合作經歷者優先考慮;

(6)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五)雞遺傳育種團隊

【團隊介紹】

雞遺傳育種團隊立足國家種業重大需求,聚焦雞基因組與遺傳育種研究,綜合利用統計遺傳學、多維組學、人工智能等學科分析方法,解決肉、蛋雞遺傳育種問題,選育優質抗病的肉、蛋雞品種。

【招聘方向】

(1)性狀的遺傳定位及其潛在分子遺傳學機制的解析;

(2)天然免疫與抗病機制研究與利用;

(3)基因組選育技術開發與利用;

(4)基因編輯新技術開發;

(5)遺傳功能評價技術開發與應用;

(6)雞新品種(系)選育。

 1.博士后3-5名

【崗位職責】

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動物科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獸醫學、生物信息學、數學、計算機、免疫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合格及以上;

(3)對家禽遺傳學、免疫學和育種技術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經驗,對育種、編輯等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和技術保持敏銳的興趣和了解;

(4)熟悉常見的遺傳分析工具和統計軟件,具有動物遺傳育種、分子病毒與免疫、生物信息等相關學習或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5)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相關領域發表過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六)牛遺傳育種團隊

【團隊介紹】

牛遺傳育種團隊立足國家種業重大需求,聚焦牛基因組與遺傳育種研究,綜合利用生物信息學、統計遺傳學、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學等學科技術手段,多維度解決我國/世界牛育種發展的瓶頸問題,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牛品種/系。

【招聘方向】

(1)牛泛基因組構建及重要性狀遺傳機制解析;

(2)牛智能表型組技術創新與設備研制;

(3)牛基因編輯及胚胎發育調控;

(4)牛高效選育技術創新與新品種/系選育。

 1.博士后10-16名

【崗位職責】

(1)牛多組學技術創新與重要性狀遺傳機制解析(3-5人);

(2)牛智能表型組技術創新與設備研制(2-3人);

(3)牛基因編輯及胚胎發育調控(3-5人);

(4)牛新品種(系)選育(2-3人)。

【申報要求】

(1)獲得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生物信息、計算機科學、自動化、獸醫、化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接受過分子遺傳學、基因編輯、動物遺傳學、智能表型組設備研制等方面的系統訓練。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有國際合作經歷者優先考慮;

(5)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七)肉羊功能基因組和智能品種設計團隊

【團隊介紹】

肉羊功能基因組和智能品種設計團隊首席科學家為韓建林教授。團隊圍繞肉羊功能基因組及新品系選育展開工作,重點聚焦肉羊育種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圍繞肉羊表型組高通量精準測定技術研發、肉羊經濟性狀大效應基因資源挖掘、遺傳機制解析及其創新性應用、突破性肉羊新遺傳資源的設計與創制和全舍飼肉羊纖維性飼料資源的高效利用等方向,部署肉羊育種全產業鏈科技研發。

 1.博士后3-5名

【崗位職責】

(1)智能表型組高通量精準測定技術研發;

(2)肉羊重要性狀大效應基因資源挖掘及遺傳解析;

(3)高效選育技術創新與新品種/品系選育;

(4)全舍飼肉羊纖維性飼料資源高效利用;

(5)基因編輯育種。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營養學、生物學、基因組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有國際合作經歷者優先考慮;

(5)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八)大豆種子創新團隊

【團隊介紹】

大豆種子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為田志喜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WR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科學探索獎、中歐大豆哈伯蘭德獎等獎項。團隊面向大豆在生產和科技創新上面臨的重大需求和關鍵科學問題,聚焦大豆單產提高和耐鹽堿等核心任務,圍繞大豆產業鏈進行上、中、下游一體化設計,利用多維組學、群體遺傳學、生物化學、系統進化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聯合分析方法,解析大豆重要農藝性狀調控網絡,培育高產優質耐逆大豆新品種。前期在大豆基因組、種質資源演化、重要基因克隆和優異新品種培育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 等學術期刊。

 1.博士后4名

【崗位職責】

(1)大豆基因組與基因調控網絡解析(2名);

(2)大豆重要農藝性狀關鍵調控基因挖掘與育種技術創新(2名)。

【申報要求】

(1)獲得生物學或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崗位1要求具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熟悉Linux操作系統,能夠熟練使用Perl或其他語言編程,熟悉多種生物信息研究相關軟件,具有較好的生物統計學基礎,熟悉各種統計方法;崗位2要求熟練掌握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實驗技術,具有大豆研究經歷者優先。

(5)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團隊精神和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2.博士后3-5名

【崗位職責】

(1)大豆基因組與基因調控網絡解析。

(2)人工智能決策的大豆育種技術體系創新。

【申報要求】

(1)獲得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學、農學等理工類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崗位1要求能夠熟練使用Perl或其他語言編程,熟悉多種生物信息研究相關軟件,具有較好的群體遺傳學和多維組學數據分析能力;崗位2要求具有良好的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分析基礎,具有表型組學、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學建模等相關研究經驗者優先;

(5)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較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6)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九)玉米基因組育種團隊

【團隊介紹】

玉米基因組育種團隊首席科學家為嚴建兵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第三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團隊聚焦玉米種業創新領域的源頭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性技術問題,以玉米耐密高產、高蛋白高產和全株利用為核心目標,圍繞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一體化設計,著力在玉米雜種優勢、資源高效利用、復雜性狀的遺傳基礎、大數據驅動的育種理論與模型、育種前沿技術開發、基于群體改良的種質創新等方向持續攻關,為耐密高產多抗玉米新品種和優質飼用玉米新品種培育提供理論、技術和資源。

 博士后5名

【崗位職責】

(1)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2)參與團隊建設和管理工作。

【申報要求】

(1)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具有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合成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等學習和科研背景,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溝通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較高質量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6)身心健康。

(十)農業生物多維組學平臺團隊

【團隊介紹】

農業生物多維組學平臺團隊首席科學家為羅杰教授,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2023年全球前2%科學家及高被引科學家,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重點項目、“973"課題等。團隊圍繞作物發育及抗性、品質形成機理研究和發掘利用等課題,在代謝組學研究技術開發、作物基礎研究及品質育種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相關成果發表在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Molecular Plant等國際頂級期刊,目前在植物代謝組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招聘方向】

(1)多維組學檢測技術開發;

(2)生物分子互作表征技術開發;

(3)農業生物功能多維組學研究。

 博士后若干名

【崗位職責/研究方向】

(1)多維組學檢測技術開發;

(2)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3)功能多維組學研究。

【申報要求】

(1)身心健康,具有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或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較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6)申報專業背景要求(至少滿足以下任一條研究經驗要求):

1)具有分析化學、物質純化、樣品預處理材料和技術開發研究背景;

2)具有質譜成像技術、空間分辨代謝組學檢測技術開發背景;

3)具有單細胞分離和富集,單細胞代謝組檢測和分析研究背景;

4)具有生物分子(代謝物、蛋白質、DNA、RNA等)互作研究背景;

5)具有結構生物學背景,能熟練掌握蛋白表達、純化、結晶、冷凍電鏡等蛋白結構解析相關能力;

6)具有分析化學、物質純化與核磁鑒定經驗;

7)具有蛋白質組檢測與分析研究經驗;

8)具有表觀組學研究及數據分析經驗;

9)具有較強的生物信息學背景,或深度學習、網頁構建及軟件開發等經驗,計算機相關專業者。

(十一)油菜創新團隊

【團隊介紹】

油菜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為郭亮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團隊通過結合基因組、代謝組和表型組等手段全面解析油菜油脂合成與抗非生物逆境的遺傳基礎和分子機制,實現油菜優異種質資源→優異基因挖掘→優異基因功能解析→優異基因利用,為培育高含油量和抗逆強的油菜品種打下基礎,將優異的QTL/基因和種質資源應用到油菜的遺傳改良中。在Genome Biology、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國際重要刊物發表系列論文。

 博士后5-8名

【崗位職責】

(1)油菜基因組學和多組學研究;

(2)油菜重要性狀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

(3)油菜分子育種。

【申報要求】

(1)獲得作物、植物、生物信息或生物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1-3 篇,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能熟練閱讀文獻,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寫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

(十二)作物抗病機制與技術團隊

【團隊介紹】

作物抗病機制與技術團隊首席科學家為周儉民研究員, 2017-2023連續七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榮獲“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2020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2021年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會杰出成就獎”、“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團隊聚焦水稻、小麥和油菜生產中的重大病害-水稻稻曲病、稻瘟病、小麥赤霉病和油菜根腫病等,破解病原致病的關鍵靶點和機制,挖掘廣譜優良的抗病基因并解析其作用的分子基礎,為作物抗病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重要基因資源。

 博士后6-8名

【崗位職責】

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基因組學、生物學、生物醫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高質量SCI文章,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

(6)申報專業背景滿足以下任意一條研究經驗要求:1.具有分子遺傳、生物化學、植物病理、作物功能基因研究經驗者優先考慮;2.具有較強的生物信息學背景、計算機深度學習、數據庫構建、組學研究相關算法開發背景;3.具有基因組設計育種、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經驗。

(十二)小麥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團隊

【團隊介紹】

小麥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團隊以李立會為首席科學家,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以攻克利用冰草改良小麥的國際難題研究為基礎,以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新種質為材料,開展突破性新種質創制、重大新品種培育和示范推廣工作,并利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等技術手段,研究冰草基因在小麥中的作用機制和協調表達網絡,解答冰草是如何改良小麥并實現大幅增產的重大科學問題。

【招聘方向】

(1)育種崗:高產廣適、優質、抗病、抗逆、營養高效等小麥新品種培育;

(2)資源崗:小麥-冰草遠緣雜交突破性新種質創制和評價鑒定;

(3)研究崗:小麥-冰草新種質關鍵基因克隆、功能解析和育種效應分析;

(4)栽培崗:小麥品種生理學基礎研究、栽培措施配套和品種示范推廣。

 博士后6-8人

【崗位職責】

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作物育種學、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接受過良好的研究訓練;

(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雜志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4)熱愛科研,勤奮踏實,學術道德良好,治學態度嚴謹,身心健康。

(5)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十三)營養合成生物技術創新團隊

【團隊介紹】

營養合成生物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為唐克軒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團隊圍繞作物品質改良和營養強化方向,利用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等技術手段,對合成生物學元件進行挖掘和功能解析,開發適配不同目標營養物質高效定向合成的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底盤工具,致力于實現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品質提升和營養強化。

 博士后5-8人

【崗位職責】:完成團隊布置的具體科研任務。

【申報要求】

(1)獲得遺傳學、作物育種學、基因組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周歲;

(2)非首次入站博士后,前期出站考核應為考核合格及以上;

(3)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具有良好的英語閱讀及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文章者優先考慮;

(5)身心健康,熱愛科研工作,勤奮踏實,具有團隊精神和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科學態度。

報名方式

有意者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或登錄專屬報名鏈接https://yzwgjsys.iguopin.com/進行報名。

咨詢電話:0898-37365583、0898-65881122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2:00 14:30-18:00)

應聘答辯

實驗室按招聘條件和崗位職責對報名人員進行資格審查,擇優通知進入面試環節的應聘者前來現場競聘報告及答辯。未進入面試環節者,不再另行告知。

博士后待遇與發展

1、為博士后提供先進的實驗平臺、場所及研究環境;

2、博士后工作協議時間為3年,可享受以下福利待遇:

1)實驗室提供博士后綜合年薪35萬起(含工資、福利補貼、單位和個人繳納的各種稅費、五險一金等);

2)依據科技城引進人才認定標準,實驗室協助申請認定科技城E類人才(具有博士學位者并在科技城繳納社保,可享受稅前40萬元現金獎勵+40萬元安居房購房補貼),獎勵分5年發放,不納入實驗室綜合年薪范疇;

3)依據海南省博士后管理辦法,實驗室協助申請博士后日常經費,稅前15萬元/人/年,總計不超過2年,不納入實驗室綜合年薪范疇;

4)依據科技城相關政策,符合條件的博士后可享受一次性就業獎勵、職稱提升獎勵等福利;

5)子女入托、入學等按科技城高層次人才待遇執行;

3、根據博士后聘期(出站)考核結果,續聘或錄用時優先考慮。博士后期間取得突出成績的,可直接聘為青年科學家或工作人員。

本次招聘長期有效,招滿即止。

附件下載:【在線崗位】崖州灣國家實驗室11.13.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