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機遇”深化改革開放
“兩大機遇”即抓住改革試點和對臺合作的機遇,深化體制改革和實施對臺開放戰略,為趕超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把金融綜合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創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溫州實際、富有效率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同時深化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民辦教育改革試點、社會資本辦醫改革試點、民政綜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
把實施對臺開放戰略作為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主攻方向,形成東引臺資的強大優勢——把臺商臺資作為新一輪招商引資的重要資源,全力推進海峽兩岸(溫州)經貿合作區建設,全力申報設立溫州綜合保稅區,努力把溫州打造成為大陸對臺工作的中心城市、兩岸合作交流的示范高地。
發展愿景>>>
溫州大學商學院院長張一力:溫州金改獲批已經一年多時間了,既要有所突破,又要注重公平和合法合規,是當前溫州金改面臨的一大難題。所以今后的推進過程中,要切實從國情出發,著眼溫州實際,深挖融資訴求,積極引進高端機構,更好地協調上下關系,真正把創新舉措落到實處。
“兩大載體”實施創新驅動
“兩大載體”即依托創新平臺和招才引智載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開啟趕超發展的強大引擎。
構建創新平臺,打造區域創新體系——以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等為載體,加快建設一批省級高新園、創新基地和農業高科技園區,引進大院名校或科研機構共建創新載體。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申報建設省級研究院,鼓勵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檢測中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規范發展科技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發揮人才的創新主力作用——提升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深入實施國家和省“千人計劃”,大力引進“千人計劃”人才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視研究“本土人才”、“草根人才”發揮作用的政策。建立人才評價體系,探索建立貢獻積分制。推進已獲批大學和獨立學院遷建工作,加強中高職院校建設,努力建好地方人才庫。
發展愿景>>>
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入選者、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余勤躍:溫州是個讓許多創業者向往的城市。如何讓這些有志之士來溫扎根創新創業?平臺很重要!只有具備完善的平臺,人才來溫州才能有施展拳腳的空間,技術、資本來溫州才有厚實的附著點。同時,溫州要提供更有性價比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優惠的鼓勵政策,讓人才認為來溫州是個理想的選擇。
“兩大抓手”不斷改善民生
“兩大抓手”即重視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以實施民生工程為抓手,著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抓好“十方面實事”,尤其要加大交通治堵、安置提速、食品安全、困難群眾增收等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升發展學前和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服務、體育事業和產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把構建全域免費無線網絡服務體系作為信息時代的一項戰略性惠民工程,積極探索試點。
以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為抓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一手拿經濟報表、一手拿平安報表”,認真落實維穩第一責任。確保實現省級平安大市“五連創”目標。要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重大不穩定問題排摸化解。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創新“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機制,推行“一張網”管理服務模式。
發展愿景>>>
樂清大荊鎮雁溪社區干事陳雪青:隨著時代的不斷前行,群眾對民生的訴求越來越多,政府應該繼續保持高度重視,源源不斷地提供更多民生方面的社會公共品,盡最大努力滿足人們的需求,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在溫州是順心的、快樂的、樂意的,這樣溫州的“社會心情”就會越來越爽朗。
“兩大輿論場”凝聚正能量
“兩大輿論場”即網絡輿論和對外宣傳,管好這兩個輿論場,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凝聚趕超發展正能量。
加強對外宣傳工作,提高溫州的美譽度——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定期舉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選題對接會。加強與市外媒體溝通和合作,開拓和嫁接新的傳播渠道,引導客觀正面報道溫州。大力發掘“最美溫州人”,樹立社會道德模范。實施城市形象推廣工程。
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監管,營造真實理性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組織輿情分析研判會,加強對“版主”的教育引導,建立重大輿情抄告和處置反饋機制,管住負面輿論、凝聚正能量。
發展愿景>>>
溫州日報甌網編輯肖新華:當前溫州正處于轉型時期,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和對外宣傳工作十分有必要,特別是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定期舉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選題對接會等,可以進一步鞏固壯大主流輿論,讓“好事傳千里”,提升溫州城市品牌形象。
“兩大機制”改善發展軟環境
“兩大機制”即建立完善目標責任考核和群眾評議,強化制度建設,著力改善發展軟環境。
要完善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建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排序通報制度,加大督查力度,促進工作落實。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實行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把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更好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要開展“學比趕超”活動,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要建立群眾評議機制——組織開展“萬人評議機關中層和基層站所”活動,把監督權、評判權交給群眾、交給企業,通過有效方式,對基層站所和擁有審批權的機關處室進行評議,對被評為年度“不滿意單位”的,要采取約束措施。切實解決“小鬼難纏”問題,以硬措施改善軟環境。
發展愿景>>>
市雨薇露露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德忠:“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破壞了地方發展軟環境。建立群眾評議機制等制度,體現了市委對改善溫州軟環境的重視和決心,也是溫州發展的添磚加瓦之舉。這些制度重在落實和長效,才能真正有效地扭轉軟環境不佳的被動局面,切實提高溫州政府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兩大機遇”即抓住改革試點和對臺合作的機遇,深化體制改革和實施對臺開放戰略,為趕超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把金融綜合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創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溫州實際、富有效率的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同時深化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民辦教育改革試點、社會資本辦醫改革試點、民政綜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
把實施對臺開放戰略作為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的主攻方向,形成東引臺資的強大優勢——把臺商臺資作為新一輪招商引資的重要資源,全力推進海峽兩岸(溫州)經貿合作區建設,全力申報設立溫州綜合保稅區,努力把溫州打造成為大陸對臺工作的中心城市、兩岸合作交流的示范高地。
發展愿景>>>
溫州大學商學院院長張一力:溫州金改獲批已經一年多時間了,既要有所突破,又要注重公平和合法合規,是當前溫州金改面臨的一大難題。所以今后的推進過程中,要切實從國情出發,著眼溫州實際,深挖融資訴求,積極引進高端機構,更好地協調上下關系,真正把創新舉措落到實處。
“兩大載體”實施創新驅動
“兩大載體”即依托創新平臺和招才引智載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開啟趕超發展的強大引擎。
構建創新平臺,打造區域創新體系——以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等為載體,加快建設一批省級高新園、創新基地和農業高科技園區,引進大院名校或科研機構共建創新載體。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申報建設省級研究院,鼓勵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檢測中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規范發展科技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發揮人才的創新主力作用——提升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深入實施國家和省“千人計劃”,大力引進“千人計劃”人才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視研究“本土人才”、“草根人才”發揮作用的政策。建立人才評價體系,探索建立貢獻積分制。推進已獲批大學和獨立學院遷建工作,加強中高職院校建設,努力建好地方人才庫。
發展愿景>>>
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入選者、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余勤躍:溫州是個讓許多創業者向往的城市。如何讓這些有志之士來溫扎根創新創業?平臺很重要!只有具備完善的平臺,人才來溫州才能有施展拳腳的空間,技術、資本來溫州才有厚實的附著點。同時,溫州要提供更有性價比的生活條件,以及更優惠的鼓勵政策,讓人才認為來溫州是個理想的選擇。
“兩大抓手”不斷改善民生
“兩大抓手”即重視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以實施民生工程為抓手,著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抓好“十方面實事”,尤其要加大交通治堵、安置提速、食品安全、困難群眾增收等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升發展學前和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服務、體育事業和產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把構建全域免費無線網絡服務體系作為信息時代的一項戰略性惠民工程,積極探索試點。
以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為抓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一手拿經濟報表、一手拿平安報表”,認真落實維穩第一責任。確保實現省級平安大市“五連創”目標。要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重大不穩定問題排摸化解。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創新“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機制,推行“一張網”管理服務模式。
發展愿景>>>
樂清大荊鎮雁溪社區干事陳雪青:隨著時代的不斷前行,群眾對民生的訴求越來越多,政府應該繼續保持高度重視,源源不斷地提供更多民生方面的社會公共品,盡最大努力滿足人們的需求,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在溫州是順心的、快樂的、樂意的,這樣溫州的“社會心情”就會越來越爽朗。
“兩大輿論場”凝聚正能量
“兩大輿論場”即網絡輿論和對外宣傳,管好這兩個輿論場,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凝聚趕超發展正能量。
加強對外宣傳工作,提高溫州的美譽度——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定期舉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選題對接會。加強與市外媒體溝通和合作,開拓和嫁接新的傳播渠道,引導客觀正面報道溫州。大力發掘“最美溫州人”,樹立社會道德模范。實施城市形象推廣工程。
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監管,營造真實理性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組織輿情分析研判會,加強對“版主”的教育引導,建立重大輿情抄告和處置反饋機制,管住負面輿論、凝聚正能量。
發展愿景>>>
溫州日報甌網編輯肖新華:當前溫州正處于轉型時期,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和對外宣傳工作十分有必要,特別是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定期舉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選題對接會等,可以進一步鞏固壯大主流輿論,讓“好事傳千里”,提升溫州城市品牌形象。
“兩大機制”改善發展軟環境
“兩大機制”即建立完善目標責任考核和群眾評議,強化制度建設,著力改善發展軟環境。
要完善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建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排序通報制度,加大督查力度,促進工作落實。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實行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把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更好體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要開展“學比趕超”活動,在全市上下形成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
要建立群眾評議機制——組織開展“萬人評議機關中層和基層站所”活動,把監督權、評判權交給群眾、交給企業,通過有效方式,對基層站所和擁有審批權的機關處室進行評議,對被評為年度“不滿意單位”的,要采取約束措施。切實解決“小鬼難纏”問題,以硬措施改善軟環境。
發展愿景>>>
市雨薇露露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德忠:“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破壞了地方發展軟環境。建立群眾評議機制等制度,體現了市委對改善溫州軟環境的重視和決心,也是溫州發展的添磚加瓦之舉。這些制度重在落實和長效,才能真正有效地扭轉軟環境不佳的被動局面,切實提高溫州政府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