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自治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和創新驅動戰略,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出政策、強培養、創機制、激活力,多輪驅動,多策并舉,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人才各項工作展現出新的活力。
該區出臺《院士后才培養計劃實施辦法》《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實施辦法》《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意見》《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服務暫行辦法》《引進海外華僑華人專家暫行辦法》《關于規范柔性引才工作的實施意見》《<支持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配套政策,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人才政策體系,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實施了64期高級研修班、50期急需緊缺人才培訓和崗位培訓項目,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覆蓋面達到95%以下。深入實施技師培訓計劃,建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5個自治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組織7項11個職業(工種)技能競賽活動和國家高技能人才師資培訓示范性項目建設,組織培訓農村實用人才605名,培訓非公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000名。深入實施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工程,組織企事業單位“走出去”引才,與中央民族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國內高校簽訂人才開發合作協議,引進院士110人,知名專家238人,全職引進急需緊缺專業博士274人,有效緩解了高層次領軍人才匱乏的問題。深入實施海外華人華僑專家引進計劃,建立15個海外工作站,引進60名海外華僑華人專家,邀請高端外國專家56人,爭取國家、自治區引智人才項目211個,引進外國專家401人次,人才引進規模和層次顯著提升。
開展“百名專家服務行活動”,組織506名專家到基層單位到基層鄉鎮、社區、農村開展服務活動,幫助解決技術難題556個,培訓技術人員1200名。牽頭承辦人社部“國內知名專家寧夏服務行”和“千人計劃”專家智慧寧夏行活動,組織15名國家“千人計劃”“外專千人計劃”專家到自治區開展活動。加大人才載體建設力度,指導寧夏大學開展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設,啟動國家級教育基地建設,新建立1家院士工作站、20個專家服務基地、5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組織選拔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選40名、“313人才工程”人選28名,推薦申報3名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推選“塞上系列”優秀人才109名,評選“塞上技能大師”17名、“自治區技術能手”39名,儲存了一批優秀領軍人才,為行業人才培養樹立了典范和標桿。
推進職稱制度改革,針對不同行業分類制定評價標準,調整職稱外語考試政策,實施向科技創新人才、企業人才和鄉鎮等基層一線的傾斜政策,實行重點領域“凡晉必下”制度,推進誠信制度建設。創新高層次人才評審選拔機制,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社會,選拔人才范圍由注重科研院校、科研機構向重點產業、重點學科、重大項目轉變。出臺《自治區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實施意見》和《自治區鄉鎮工作人員補貼辦法》,穩定和調動基層人才的積極性。出臺《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實施意見》,全面完成人力資源市場整合改革任務,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向專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全區培育人力資源服務業企業320家,涌現了寧夏網蟲、寧夏瑞力坤、厚合通等全國人力資源誠信企業,人力資源市場功能更加完備,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通訊員 白寧平)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