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科研院所招聘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年腦成像平臺科研技術崗位招聘啟事

關注微信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年腦成像平臺科研技術崗位招聘啟事

時間:2022-06-24來源:中國博士人才網 作者:佚名

一、用人單位簡介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參照國家實驗室體制機制建設運行的新型研發機構,為登記設立的安徽省事業單位法人。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共同發起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研究院的依托和管理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是研究院的前期依托建設單位。研究院按照“一院多中心”進行總體布局,即研究院由院本部和多個聯合研究中心組成。

研究院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和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資源和人才優勢,按照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總體部署,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統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構建有效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示范應用機制,引領人工智能學科前沿和技術創新方向,爭創國家實驗室。

腦成像平臺一期已投入1.2億元,建成實驗場地約1000m2,建成顯微成像、分子成像、單細胞建庫和空間轉錄組成像實驗室,通過關鍵設備購置及自主研發相結合,形成了多尺度(宏觀、介觀和微觀)、多模態(結構組、代謝組、基因組)的成像能力。

腦成像平臺擁有一流的技術團隊,各子平臺負責人均為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平臺技術實力雄厚,現有高級職稱專家10余名,專職技術工程師10余名(均有碩、博學歷),能提供樣品制備、數據獲取、數據分析及技術咨詢等一體化服務,能為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研究提供先進的多尺度影像設備應用和前沿技術開發服務。

子平臺負責人簡介

瞿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期致力于通過生命科學與醫學、化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融合,發展新型基因組學測序技術和生物大數據分析算法和軟件,為解決生物醫學領域的復雜問題提供獲取和分析數據的工具;同時利用已有和原創的工具,通過與醫學的交叉融合,系統性研究新冠肺炎、腫瘤、自身免疫病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學致病機理。在Nature、Nature Methods、Cell、Cancer  Cell等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60余篇,Google學術引用超過8000次,總影響因子超過1000。

主要研究領域:

(1)方法發展:創新開發超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空間單細胞譜學、超分辨與功能成像等新技術;發展新的,整合單細胞多組學和空間譜學等數據的分析算法、軟件、數據庫,為系統性研究重大疾病的致病機理和演化規律提供新的工具。

(2)應用研究:利用這些工具,構建腫瘤微環境單細胞時空轉錄圖譜和時空表觀遺傳圖譜,揭示微環境中多種細胞的異質性及其演變的時空組織規律,發現調控腫瘤發生發展的新靶點、新機制,探索全新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

唐愛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微尺度國家科學中心教授、博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創新人才青年項目獲得者。于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后于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先后以博后、副研和研究助理教授身份進行神經生物學研究。長期從事單分子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在神經生物學領域,以海馬為主要模型,研究突觸局部環路連接、突觸傳遞和可塑性機制、及其異常導致病理的發生機理,取得包括突觸納米柱在內的多項重要發現,獲得Brain&Behavior Foundation的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包括Nature、Science Advances在內的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其研究工作被Nature, Nature Review Neuroscience, F1000等作為亮點推薦 。目前主要從事:1)利用MINFLUX等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解析神經突觸生理和病理過程的結構基礎;2)高通量空間轉錄組成像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張若冰,博士,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江蘇省“雙創”領軍團隊。北京大學學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博士后。研究聚焦腦神經聯接組學,發展并應用電子與光學連續斷層成像、大規模圖像分割算法、神經環路分析等方法,重建并解析哺乳動物三維腦圖譜,研究腦神經網絡的底層聯接模式和規律,探索自然智能的結構基礎與實現方式,為發展新型類腦計算和人工智能提供生物腦的知識根基與模仿參照,并探索神經疾病病理、腦腫瘤微結構與微環境等。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承擔國自然基金委、中科院等資助項目多項。

朱洪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腦分子成像平臺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青年促進會”會員、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女科學家助推計劃”獲得者。在Cell,Nature Methods, PNAS, Anal. Chim. Acta及J. Am. Soc. Mass Spectrom.等雜志發表第一作者文章共計6篇,獲得國家專利一項,主持面上、重點等國自然項目3項。

張紫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腦成像平臺7T MRI系統主管,腦功能成像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7T腦血管成像、功能成像和鈉成像技術。通過研發7T高分辨率腦血管成像序列和定量分析方法,發現了多種腦小血管病變的直接影像證據。在JNNP, Stroke, ER等期刊發表文章二十余篇,并擔任ER, JMRI, NR等雜志的審稿專家。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顱內外大動脈狹窄病變易損性的MR影像評估技術研發”課題骨干,“顱內MR血管壁成像技術與應用中國專家共識”超高場成像部分執筆人,“腦小血管病磁共振診斷與臨床”科研篇編寫組長。

期待您的加入!

二、招聘崗位列表

招聘崗位

學歷要求

招聘人數

超高分辨成像副研究員

博士

1

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光學工程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

博士

1

超高分辨成像助理研究員

博士

1

細胞生物學、光學工程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

博士

1

生命科學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

博士

2

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

博士

1

腦腫瘤副研究員

博士

2

計算機、電子、自動化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

博士

1

超高磁場共振研究員

博士

1

新型腦磁圖總工程師

博士

1

射頻工程師

碩士

1

數據分析師

碩士

1

質譜儀器實驗員

碩士

3

質譜膜片鉗實驗員

碩士

1

動物實驗員

碩士

1

細胞測序實驗員

碩士

1

分子成像系統高級工程師

碩士

1

光學顯微成像高級工程師

碩士

1

顯微成像實驗員

碩士

1

詳情見附件:

附件: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腦成像平臺2022年度招聘崗位

三、報名及聯系方式

1.報名截止日期:崗位招滿為止

2.符合條件的應聘者可將個人簡歷以電子郵件方式發送至簡歷收取郵箱(郵件主題:應聘崗位-學校-專業-學歷-姓名 ),我院將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通知應聘人員后續面試環節。

3.我院尊重和維護應聘者的隱私權,對應聘者的信息嚴格保密,應聘材料恕不退回。

聯系人: 李老師

電子郵箱:lixuehui@iai.ustc.edu.cn

單位地址:合肥市望江西路5089號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