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市場調研機構Frost & Sullivan(沙利文)發布《中國深度學習軟件框架市場研究報告(2021)》,百度的飛槳綜合競爭力領跑行業,Meta的PyTorch和谷歌的TensorFlow緊隨其后。
過去10年,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產業,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均與深度學習技術的底層支撐有關。但是,深度學習底層算法開發具有較高的學術及技術門檻,一度成為技術落地的主要制約。
深度學習軟件框架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它將深度學習算法模塊化封裝為底層開發工具,化身“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和AI芯片一起構成了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
這份報告勾勒出漸趨清晰的中國市場主流深度學習軟件框架新競爭格局。
自2015年后,以TensorFlow、PyTorch為代表的國外深度學習框架發展迅猛,占據了業界主導地位。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2016年正式開源,目前在中國綜合市場份額已超越PyTorch和TensorFlow,位居第一。
該報告認為,飛槳具備“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支撐科研與產業共進的核心框架、擁有產業級開源模型庫的開發平臺、中國第一的開發者生態”等核心優勢。
如百度CTO王海峰所言,深度學習推動人工智能進入了工業大生產階段。
作為典型的AI大生產平臺,將深度學習技術釋放至越來越多的產業場景是飛槳的使命。
如今,成都國鐵借助飛槳目標檢測開發套件研發的“軌道在線智能巡檢系統”,已實現對軌道巡檢圖片的實時檢測;基于飛槳的技術能力,智慧植物工廠已實現機器24小時自動照看、多方位呵護蔬菜生長采收,以往一位農學專家只能照看20畝地,現在一人可照看60—100畝地。
即便是普通人,也能使用AI開發平臺將奇思妙想變為現實。疫情期間,完全不懂編程的小學生郭佳慧使用飛槳EasyDL零門檻AI開發平臺開發的口罩佩戴識別系統,能夠甄別出用袖子、手臂遮擋面部的“作弊”行為,獲得數千人次的下載應用。
該報告認為,目前全球主流深度學習軟件框架格局已從百花齊放向幾家逐鹿轉變,百度飛槳、騰訊優圖、華為MindSpore、阿里XDL等自研開源深度學習軟件框架加速升級,中國正在快速形成開源框架的系統化布局。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