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在人文領域發力引援。
據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微信公眾號“重慶大學文字齋”消息,4月25日,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方維規教授,受聘為重慶大學弘深杰出學者,并在博雅書院報告廳作了題為“Poesie:語言的藝術——黑格爾《美學》的朱光潛譯本訂誤”的就職演講。

“重慶大學文字齋”微信公眾號 圖
消息稱,方維規曾旅德二十年,是中國大陸公認的概念史研究重要奠基人,在海外被視為東亞概念史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其研究成果在比較文學、文學社會學、概念史、海外漢學等多個學術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
他和重慶大學有著深厚的學術淵源,早在2014年即在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作過題為“概念史的理論與方法”的學術講座,引起師生的熱烈回應。
微信公眾號“重慶大學文字齋”指出,如今,方維規受聘為重慶大學弘深杰出學者,將對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中國語言文學乃至重慶大學基礎文科的學科發展、國際交流的深化以及學術影響力的提升發揮重要的推進作用,也是該院向著“建成中國最好的博雅教育實驗基地、中國西部最好的基礎文科人才搖籃”這一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公開資料顯示,方維規,上海人,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1977級本科畢業留校任教,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中德聯合培養研究生。
1986年至2006年,他在德國學習、工作, 獲哲學博士學位和德國教授學位,先后在特里爾大學、哥廷根大學、埃爾蘭根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2006年,方維規回國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于201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1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文學與戲劇”學部)。
他主要從事中西比較詩學、比較文學、概念史、文學社會學、海外漢學研究,有德文專著五部,中文專著八部,英文專著、編著各一部,中文編著五種,譯作四部(中譯德、德譯中),論文百余篇。
2011年5月,重慶大學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采取“小而精、高起點、綜合交叉”的建設思路,下設文學與文化、歷史學、哲學、古典學、人類學、政經法等六個研究中心,以及若干綜合創新研究平臺,按學科建制引進海內外優秀師資、孵化和孕育高水平基礎文科、構建人文通識教育體系,密集開展各類高端學術會議、講座、沙龍和工作坊等,營造人文學術和文化氛圍、培養研究生專業人才。
依托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師資隊伍和學科力量,2012年10月,學校成立博雅學院,并于2013年秋季開始招收本科生。博雅教育融會國際先進經驗與中國傳統,另辟蹊徑,采取“書院制”和會通中西的課程體系,實施大類培養模式、經典閱讀教學,培養基礎文科復合型拔尖人才。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雅學院合署辦公,為學校形成了基礎文科學科發展、專業人才培養、全校通識教育三位一體、相互支撐促進的局面,探索出在理工優勢類高校建設基礎文科的“重大路徑”。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