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簡介
康復大學是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山東省合建的公辦大學,駐地青島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祻痛髮W建設先后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四個國家級規劃,2019年6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上,康復大學(籌)正式揭牌。2021年3月,“建成康復大學”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學校校園一期建設用地1360畝,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預計于2022年正式啟用。學校規劃在校學生規模10000人,其中本科生5000名,研究生5000名。2020年始已與山東大學等聯合招收了42名博士研究生。
學校立足于服務國家戰略,按照“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要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開放模式,立足康復專業特色,致力于建設一所以研究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的國際化高水平創新型大學。
二、合作教授簡介
蘇國輝,康復大學(籌)特聘教授,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何馮月燕基金明德教授(神經科學),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大學)名譽主任,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董事會聯席主席。1977年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蘇教授是國際視神經軸突再生研究領域先驅,于1985年首次通過外周神經移植方法實現成年哺乳動物的視網膜節細胞長距離軸突再生。目前研究方向主要為改善中樞神經再生并緩解精神障礙疾病的藥物和非藥物策略。蘇教授致力研究神經保護和再生因素,包括運動、中草藥小分子提取物、物理療法、新一代生物材料等。共發表科研論文300多篇,總引用達到21312次。1995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999年獲選為中科院院士,2015年獲美國國家發明家協會任命為發明家院士,2021年當選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蘇院士于2021年8月份柔性引進至康復大學,組建“腦科學與神經康復”研究團隊,主要工作方向為:利用運動等物理手段及天然植物提取成分改善神經損傷和精神疾病的機制與轉化策略研究。
劉慧青,博士,教授,博導。現為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主任。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藥理學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藥理學和神經藥理學。主要致力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及干預策略研究。主持三項國家自然基金及多項省部級項目。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Redox Biol、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J Immunol和J Neuroinflammation等雜志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
三、研究方向
1.運動康復與精神健康;
2.天然中藥提取成分和神經再生修復研究。
四、申請條件
(一)研究領域:神經科學、精神病學、康復醫學及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獲得者(近3年內),或12個月預計獲得博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二)身體健康,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三)在相關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論文;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和科研興趣,愿意致力于神經康復相關研究。
五、崗位職責
獨立開展博士后課題研究,完成申報項目、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相關科研工作;協助合作導師完成科研項目并協助指導研究生等;參與實驗室的日常事務管理與團隊建設。
六、薪酬待遇
(一)學校待遇
綜合年薪20-35萬元/年(稅前),科研啟動經費10-20萬元,其他福利待遇按照學校校內教職工待遇執行。博士后在站期間科研成績突出者可額外申請學校科研獎勵,博士后出站符合學校人才引進相關政策者可優先留校工作。
(二)青島市待遇
依據《青島市博士后培養留青資助實施細則》(青人社發[2019]3號)相關規定為在站博士后發放每人每年6萬元的生活及住房補貼,發放時間以實際在站時間為準。博士后出站后6個月內在青島辦理就業手續且落戶在青島的,給予25萬元安家補貼。
七、申請方式
申請者將個人簡歷、研究工作計劃、3封推薦信、3篇以內學術代表作全文等材料發送至zhangli@jnu.edu.cn,郵件標題請標明“博士后申請+姓名 ”。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uor.edu.cn/info/1048/1235.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