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博士后招收 > 研究院所博士后招收 > 薪酬高達70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2024年高層次人才(博士后)招聘公告

關注微信

薪酬高達70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2024年高層次人才(博士后)招聘公告

時間:2024-06-26來源:中國博士人才網 作者:佚名

一、研究院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寧波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的一所高水平科研機構,于2018年6月落戶寧波北侖,園區占地220畝,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研究院在7位院士的帶領下,在寧波市、北侖區的大力支持下,邊建設、邊發展,以7個創新研究中心為基礎,瞄準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高精尖技術難題,通過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三大平臺,努力孕育高新技術成果,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支撐北航優勢學科發展,服務寧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研究院依托航空、宇航、材料、儀器光電、自動化、機械、交通、可靠性系統等北航優勢學科,初步建成30余個高能級科研平臺,科研設備價值超過2.4億元;獲批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軍民融合科技協同創新示范平臺等省級平臺;獲批市級以上課題項目70項,獲得各類競爭性經費(含縱向、橫向)約1.4億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于2019年9月,經浙江省博士后工作辦公室批準設立,并于2023年4月升級為國家級科研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北航學校頂尖科研團隊,與北航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后,進站后在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在站期間一般為2年。截至2024年6月,累計培養博士后32人,目前在站博士后21名。

二、博士后申請條件

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備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博士學位和學歷,且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

3.品學兼優,身體健康,有能力從事單位提出的科研課題開發的研究人員;

4.申請從事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員,獲博士學位的年限不受限制;

5.保證在站期間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引才政策

(一)薪酬

在站時間一般為2年,各類資助合計不少于70萬元(含市區博士后補助、出站留院補助等)。另外,研究院對博士后出站后進行專項考核,考核通過后最高給予10萬元專項績效。

(二)補助

1、出站一年內留甬首次就業并簽訂5年以上工作合同,給予留甬補貼(留企業60萬元、事業單位40萬元)。

2、世界排名前200高校博士畢業生可申請寧波市生活補貼10萬元。

(三)科研條件

依托北航頂尖科研團隊力量,結合“產學研用”體系建設,為博士后配備國內一流的科研條件,享受在職人員成果獎勵。

(四)人才項目申報

鼓勵并支持申請國家、省、市、區各級人才項目申報,并提供相應支持條件。

(五)職稱

出站博士后可直接申請認定浙江省副研究員;或參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職稱代評。

(六)其他

免費入住人才公寓(2年);參照事業單位標準,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享受職工療休養、體檢等福利;協助解決子女入托、入學。

四、招聘需求

(一)招聘人數:30人

(二)崗位詳情

 

序號

中心/團隊

研究方向

專業要求

1

增材制造高性能結構設計與評價技術創新研究中心

1.增材制造結構設計(動力學方向);

2.復合材料增材制造;

3.多路沉積增材制造裝備及其控制系統設計;

4.高溫腐蝕及防護、應力腐蝕及氫脆(裂紋擴展方向)、鋼鐵冶金、超結構設計、摩擦學與表面工程。

固體力學、飛行器設計、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等相關專業。

2

高性能輕質結構功能材料創新研究中心

1.先進鋁合金材料技術研究;

2.高溫合金材料研究;

3.鋁基復合材料研究;

4.光電陶瓷材料研究;

5.表面改性技術研究;

6.鐵氧體軟磁材料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力學、無機化學等相關專業。

3

先進飛行器與空天動力技術創新研究中心

1.功能表界面技術研究;

2.多相流與界面傳遞研究;

3.多相流及空化技術研究;

4.海洋工程技術研究;

5.工業無損檢測技術研究;

6.先進推進技術研究。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控制、力學等、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飛行器制造、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航空與海洋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化學等相關專業。

4

高精尖制造技術與裝備創新研究中心

復合材料自動鋪放技術及裝備;

2.復合材料纏繞成型工藝與結構設計;

3.連續纖維復合材料增材制造工藝及裝備;

4.復合材料結構優化設計與仿真分析;

5.纖維復合材料成型工藝與結構設計;

6.自動化、機電控制、裝備開發、智能制造、視覺檢測等其他相關方向;

7.規劃軟件設計和算法編制;

8.強化傳熱/先進熱管理技術/先進能源及儲能系統方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復合材料、機械工程、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自動化、軟件工程、計算機等相關專業。

5

先進機載機電與飛控系統創新研究中心

流體傳動與控制、機械工程、電氣工程、機電系統故障診斷、電子信息、航空機載系統、飛行器控制、材料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力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

6

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1.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包括船舶、水下航行器、水下通信和傳感等;

2.智能機器人研發,包括跨域仿生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微尺度機器人等不同應用場景機器人;

3.數字孿生大設施運維,復雜裝備智能運維,數字孿生,智能制造,智能算法應用技術,數字孿生軟件;

4.高性能電機一體化機電磁熱綜合設計,高速電機高精度高效驅動控制及應用,大規模無人駕駛路徑規劃調度算法設計與實現,高速高可靠工業網絡設計及實現;

5.人工智能及大數據。

機械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水聲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相關專業。

7

車輛智能傳動與驅動團隊

車輛傳動、分布式驅動、電機等。

車輛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控制等相關專業。

8

故障診斷與智能運維團隊

故障診斷與智能運維相關研究。

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熱物理、飛行器動力、測控、軟件等相關專業。

五、中心及獨立團隊介紹

(一)增材制造高性能結構設計與評價技術創新研究中心

中心首席科學家王華明院士,中心主任張紀奎教授,依托北航“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研究平臺,瞄準航空航天、能源動力、海洋船舶、軌道交通等國家重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戰略需求,結合寧波區域優勢產業和商業環境,開展基于增材制造技術關鍵機械零部件及高端工模具創新結構設計新方法和新思路、增材制造結構件服役環境下性能測試評價方法研究,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增材制造創新結構“設計-評價-驗證”體系化的技術創新與高端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寧波制造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二)高性能輕質結構功能材料創新研究中心

中心首席科學家徐惠彬院士,中心主任張虎教授,依托北航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雙一流”A+學科等國家級平臺,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寧波產業特點,聚焦以下四個方向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汽車輕量化材料與應用技術、鋁基復合材料與應用技術、高純微納粉體與靶材應用技術和特種功能材料與裝備技術。中心致力于將先進材料技術與產業相結合,努力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專業化科研創新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支撐學校雙一流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三)先進飛行器與空天動力創新研究中心

中心首席科學家向錦武院士,中心主任楊立軍教授,依托北航兩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A+)、力學(A-),及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流體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機工效與環境控制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航天器設計優化與動態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基地,著力打造風工程與環境模擬試驗、多場多尺度力學性能試驗測試、新能源與動力系統試驗等重大科研平臺。

中心致力于匯聚屬地化高水平科研隊伍,積極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產生原創性、突破性和工程型、產業型科技成果,力爭建成國內領先的技術服務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國際領先的創新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有力推動相關學科進步,支撐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四)高精尖制造技術與裝備創新研究中心

中心首席科學家閆楚良院士,中心主任丁希侖教授,依托北航“雙一流”建設優勢學科機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及高端裝備等重大需求應用領域,開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人才培養以及產業轉化等工作。中心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設備儀器價值6000余萬元,目前已建成先進復材結構產品制造技術與裝備、航空關重部件精密加工技術與裝備、新型傳動/智能驅動與控制、裝備可靠性與智能運維管理4支科研團隊,已具備開展相關工作的軟硬件基礎和條件。

(五)先進機載機電與飛控系統創新研究中心

中心首席科學家由研究院院長焦宗夏院士擔任,中心主任劉曉超教授,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兩個雙一流建設學科與航空電機特色學科,建有北航“機載系統創新中心”、“飛行器一體化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先進航空機載系統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入駐商飛—北航、航空工業洪都—北航兩個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緊密圍繞航空航天機載系統重大需求,聚焦“高可靠電液動力、作動與制動系統”、“高性能飛行器半實物仿真環境與智能機電液裝備”、“新概念電推進飛行器及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重點突破以航空航天卡脖子元件、高端液壓系統、高功重比電機系統、無人系統與控制器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研發與成果應用。

中心力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航空機載技術創新基地、機電液高端裝備產業創新基地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支撐我國大飛機等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服務寧波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升級,助力北航“雙一流”建設。

(六)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中心首席科學家由研究院院長焦宗夏院士擔任,執行院長何莎擔任中心主任,是研究院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寧波經濟主戰場,聚焦成果轉化及應用而成立的創新載體。采用項目立項方式給予支持,并重點引進全職領軍人才,采用獨立團隊管理方式。

中心圍繞“空天地海”大戰略,緊密結合寧波制造業和海洋經濟等重點領域,開展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高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方向的研發及應用,力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推動當地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寧波經濟高質量發展。

(七)車輛智能傳動與驅動團隊

團隊帶頭人為北航徐向陽教授,主要從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動力傳動基礎理論和先進技術研究,擁有自動變速器正向開發的核心關鍵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傳動機構方案綜合與優選、多域系統動力學、TCU應用層軟件開發、齒輪傳動系統NVH機理與控制、新能源動力傳動EVs/HEVs等。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浙江省“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寧波市“2025”科技專項和寧波市重點研發計劃暨“揭榜掛帥”專項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寧波市級縱向課題此外,團隊還與國內知名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開展了緊密、深度的“產-學-研-用”合作,包括吉利汽車、圣龍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法士特、奇瑞汽車等。

(八)故障診斷與智能運維團隊

團隊負責人為林京教授,一直從事高端裝備測試、診斷與運維技術開發與系統研制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級重大和重點項目,在傳感技術與智能感知、結構健康監測與完整性評價、裝備故障診斷技術和服務型制造與運維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與樣機研制方面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產權的研究成果,圍繞航空航天、核電、高鐵、發動機等多個高端裝備領域研制了檢測與診斷系統樣機,覆蓋傳感技術、檢測技術、診斷方法以及控制技術等領域方向。

六、報名及聯系方式

(一)報名方式:

本次招聘采用郵箱報名方式,應聘者請將簡歷等應聘材料發送至郵箱:hr1_nit@buaa.edu.cn;郵件主題請標注為“XX創新研究中心+姓名+專業” ,應聘材料包括:

1.個人簡歷;

2.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高層次人才報名表(附件1);

3.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高層次人才應聘信息匯總表(附件2);

4.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二)聯系方式:

1.聯系人:蔣老師13484255565,謝老師13967874238

2.聯系電話:0574-86001521,057486001938

3.官網:http://nit.buaa.edu.cn/

4.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梅山街道康達路399號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