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遼寧傳媒學院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主要培養傳媒藝術類應用型人才的本科院!,F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
學校設立11個二級學院(部),開設36個本科專業。教育部“雙萬計劃”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建設點。榮獲黃炎培“優秀學校獎”,遼寧省文化產業校企聯盟理事長單位,遼寧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教學條件
遼寧傳媒學院是一所建筑恢弘大氣、環境優雅宜人、教學功能完備、生活布局合理的現代化花園式大學。建有
學校全力推進數字化、信息化校園建設,建有智慧教室60余間、計算機渲染工作站20余間以及設施國內一流的省級衛視臺實景演播廳、虛擬演播廳、融媒體中心等各類現代化的實踐場所73個,建有功能多樣、設施設備一流、能容納1000余人的大型實驗劇場。一流的軟硬件設備設施,為學生成功實現夢想提供強有力支撐。
師資隊伍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逐步建成了一支職稱結構合理、學歷層次較高、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的高素質、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635人,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省部級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6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35.1%,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比74.2%。
人才培養
學校牢固樹立“地方性、應用型、以傳媒藝術類為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的辦學類型定位,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2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開展了校企合作,是遼寧省文化產業校企聯盟理事長單位,遼寧省向應用型轉變試點高校。學校設立11個二級學院(部),面向文化與傳媒、廣播與影視、藝術與設計、信息與傳播等四大領域,開設36個本科專業。
一、招聘基本條件和計劃
(一)基本條件
1.基本條件:遵紀守法,熱愛教育事業,身心健康。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
2.職稱:教授、副教授或其他系列高級職稱,68歲以下,碩士及以上學歷,省級人社廳認定的高級職稱,從事本專業教學研究或行業實踐經歷10年以上。
3.學歷:獲得博士(后)學位,50歲以下,各學習階段專業方向一致或相近,可雙語教學者優先。
(二)招聘計劃
招聘計劃詳見附件1。
二、崗位待遇
1.引進人才分為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兩種方式,設專職、外聘、退休返聘、客座等多種方式,依據聘用方式簽訂勞動合同/聘用協議。
2.薪酬待遇按學校標準執行,專業帶頭人、高層次人才均實行年薪制,并建立多渠道薪酬提升、成長晉升機制,以崗定薪,具體額度面議。
3.其他待遇:彈性工作制、十三薪、帶薪寒暑假、節日福利、健康體檢、免費班車、免費教工公寓等。
4.享受在沈首次購房補貼:博士7萬元、碩士4萬元、本科2萬元。
5.享受在沈首次就業生活補貼:博士每月2500元、碩士每月1200元。
三、招聘程序
1.投遞簡歷:符合應聘條件和要求的應聘者需將以下材料的電子版發送到lc89745557@163.com,郵件標題請注明“應聘崗位+姓名+畢業學校+專業”
(1)個人詳細簡歷、身份證及職稱證明;
(2)學歷、學位證書(自本科至最高學歷);
(3)發表論著清單及論著全文、或創作作品;
(4)科研項目、獲獎及專利情況等資料;
(5)社會兼職情況等相關證明材料;
(6)職業技術資格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
2.資格審查,組織面試、試講。
3.通知結果,正式聘用。
四、聯系方式
聯系人:人事處李老師
地址:沈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路30號(南校區)
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北大街168號(北校區)
電話:024-89745557
手機:15102406680
郵箱:lc89745557@163.com
學校官網:https://www.lncu.cn/
郵編:110136
附件1:招聘計劃
學科門類 |
專業類 |
專業名稱 |
文學 |
新聞類 |
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出版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漢語言文學 |
|
藝術學 |
影視類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影視攝影與制作、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錄音藝術 |
美術類 |
攝影、書法學、繪畫 |
|
設計類 |
動畫、視覺傳達設計、藝術與科技、藝術設計學、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風景園林 |
|
工學 |
計算機類 |
數字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類 |
文化產業管理、工商企業管理 |
電子商務類 |
電子商務及法律 |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工程造價 |
|
公共課 |
體育、思政、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基礎 |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