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雙一流”花落誰家尚未正式公布。最近,各省份紛紛在“十四五”教育規劃中開始展望新一輪“雙一流”建設。
在這些未來五年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各地區將如何沖刺“雙一流”,又將重點建設哪些高校、哪些學科?
科學網匯總了目前已出臺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關于高等教育的部分,希望能為讀者呈現各地區沖刺“雙一流”的宏大布局。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在華北地區各省關于教育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中,北京提出“在京高校A+類學科數量占全國的44%”,京津冀三地均對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有所規劃,山西、內蒙古則著力優勢特色學科的“突破”。
其中,南開大學已官宣在第二輪“雙一流”的評選中有所收獲,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眾號“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刊發的《2022年經濟學院新年祝辭》稱,應用經濟學入選國家級一流學科建議學科。
此前,在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中,華北地區將10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收入囊中:北京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8所,天津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2所。
北京
34所高校、162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在京高校A+類學科數量占全國的44%。重點建設100個一流專業。
天津
分兩個層次遴選建設40個左右高水平學科,著力培育南開大學化學、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等一批頂尖學科。
河北
大力支持河北工業大學先進裝備工程與技術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部省合建河北大學加快建設燕趙文化、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優勢特色學科群,支持燕山大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建設,爭取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
山西
加快“雙一流”建設,努力提升本科、研究生教育質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升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
內蒙古
推動優勢特色學科爭創國內一流,實現進入全國學科評估前10%的突破。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
在東北三省關于教育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中,加快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與特色教育成為重點。
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工作中,黑龍江省教育廳近日回復網友稱,黑龍江大學未能入選本輪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截止1月18日,哈爾濱醫科大學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目前尚未接到國家“雙一流”二期建設的相應通知。
此前,東北地區有三所高校入選第一輪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遼寧
推進2所世界一流大學和11所國內一流大學建設。建設100個左右支撐遼寧振興發展的一流特色學科,其中10個左右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10個左右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支持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11所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大學。
吉林
深化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雙一流”“雙特色”建設。
黑龍江
辦好“雙一流”大學,加快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
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工作中, 除各地關于教育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上海還出臺《上海市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 (2021—2025 年)》,浙江也出臺《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
華東地區是教育大省的集中地,此前,共有11所高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最新進展是,安徽省教育廳于2021年11月27日回復網友稱,安徽理工大學未能入選本輪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上海
支持在滬部屬高校“雙一流”建設,發揮部屬高校輻射引領作用。
到2025年,若干所高校進入世界一流行列,25個左右的學科領域(方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國內一流前列,更多地方高校和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更多學科進入國內學科前10%。
江蘇
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集中力量打造2-3所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大學。
浙江
12所左右高校進入全國一流行列,60個左右的學科進入全國前10%,部分學科(領域、方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500個專業入選全國一流專業建設點。
支持浙江大學打造世界一流大學,支持西湖大學開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支持中國美術學院、寧波大學等加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高校創建國內一流大學,引領輻射帶動浙江高等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安徽
持續推進“雙一流”建設,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辦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支持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等高校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
福建
力爭5個以上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新增1所高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支持廈門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支持福州大學爭創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整體辦學實力躋身全國50強。支持華僑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爭創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支持建設8所省級一流大學。
江西
持續推進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
山東
力爭5個以上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新增1所高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中南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在中南地區關于教育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中,廣東、湖北明確提出新增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范圍。除此以外,河南、海南還提出新校區建設、校際合作共建等舉措。
此前,中南地區共有5所高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防科技大學納入軍事系統),鄭州大學、湖南大學則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
河南
加快推進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啟動實施“雙一流”學科創建工程,力爭新增3個學科達到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水平。
推動中醫兒科、骨傷等專科發展成為全國一流學科,支持南陽組建中醫藥大學。
湖北
促進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部委屬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
支持2-3所省屬高校實現一流學科重點突破。
湖南
加快“雙一流”建設。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我省“三高四新”戰略。
廣東
新增1—2所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范圍。
推動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水平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范圍。
廣西
分層次支持建設60個左右高水平學科。
深入推進“部區合建”廣西大學,加強“省部共建”高校建設。支持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建設國內同類一流大學。
海南
繼續加大對海南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力度。
西南地區(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多領域和特色領域的學科建設,成為西南地區關于教育發展的“十四五”規劃的一大亮點。
此前,西南地區共有3所高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云南大學則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
重慶
力爭新增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所,力爭新增國家一流學科3個。
持續支持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在多領域建設世界一流學科。
重點支持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陸軍軍醫大學等高校加強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力爭建成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四川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工程,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優化學科布局,帶動地方高校和特色學科躋身國內一流。
貴州
力爭到2025年,有1-2個學科總體實力排名進入全國同類學科前5%,3-4個一級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建設學科”,5-7個左右學科達到“國內一流學科”水平。
做強貴州大學,做大省屬高校,做特市州高校。重點建設和支持貴州大學進入國內一流大學行列。支持貴陽市爭取“雙一流”重點高等院校在貴陽貴安建設研究院。
云南
支持云南大學加快“雙一流”建設,著力提高建設成效;推動昆明理工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全力支持冶金工程等創建世界一流學科。
西藏
推進“雙一流”建設和西藏大學部區合建。
西北地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西北各地區關于教育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中,同樣著重特色學科的建設,包括青海對生態學等一流學科建設規劃,寧夏對民族學、臨床醫學的建設規劃等。
最新進展是,西北大學在2021年12月31日發布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地質學、考古學順利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建議名單,學校“雙一流”建設“保一爭二”目標如期實現。
此前,西北地區共有3所高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蘭州大學。新疆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
陜西
推動3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爭先進位;支持西北大學等高校沖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所左右高校沖擊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甘肅
重點建設60個左右一流學科,5所院校進入國際國內同類院校高水平行列。
支持蘭州大學提升“雙一流”建設水平。
青海
提升生態學等若干一流學科水平,建成40個左右省級一流專業。
寧夏
持續推進“雙一流”建設,打造自治區級一流學科20個,力爭6個學科進入西部前列、3個學科進入全國前列。
加強民族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育學等國內一流和西部一流學科建設。
新疆
推進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雙一流”建設。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