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校發展需要,經學校研究決定,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現面向校內、外公開對以下崗位進行招聘,歡迎符合條件的應聘者加入天津大學醫學部應急醫學研究院。
01崗位信息
招聘崗位:博士后
招聘單位:應急醫學研究院
編制類型:合同制
薪資待遇:按照天津大學薪酬體系執行。在站期間博士后按照學校和學院規定統一管理,享受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子女享受優質附屬小幼教育資源等。優秀博士后出站后可優先申請天津大學副研究員、英才副教授等崗位。
02招聘條件
(1)擁護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認真執行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學風端正,無科研失信記錄。
(2)國內外優秀博士畢業生,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具備獨立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或參與完成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
03專業要求
擬進站的博士后需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急診與危重癥領域)、生物醫學工程(醫療設備研發)、醫學影像、人工智能、機械工程、電子信息、自動化等相關學科專業背景。從事過體外心肺支持技術設備、生物/醫療機器人、智能傳感、體外診斷研發經歷者優先。
一、天津大學醫學部簡介
作為教育部新醫科建設工作組成員單位,全國智能醫學工程教育聯合體理事長單位、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協作組組長單位,醫學部現下設2所教學單位: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臨床醫學院;2所科研單位: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應急醫學研究院;以及多家高水平附屬三甲醫院。
醫學部覆蓋生物醫學工程、救援醫學、臨床醫學3個一級學科,具有5個博士點、4個學術學位碩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開設2個本科專業。學部還匯同天津兩所醫學院校、七家醫院聯合成立天津大學醫教聯合體,多角度構建人才培養“高地”。
醫學部聚焦重大科技專項,先后獲批醫工結合全國重點實驗室、衛健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智能醫學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醫學救援關鍵技術裝備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天津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天津市腦科學與神經工程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災難醫學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神經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天津市人機交互智慧醫療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智能人機交互康復工程技術中心、天津大學溫州安全(應急)研究院、智能醫療器械研發評審協同創新中心等;醫學部還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共建中荷老齡健康科技發展基地,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端智能技術與醫學深度融合;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合作,共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工程)云腦中心”,推動海量健康醫療數據融合、共享和產業孵化;與哈佛大學貝斯醫學中心共建聯合災難醫學科研教學中心,搭建災難醫學發展的國際一流合作平臺;牽頭聯合國內三十余家單位,成立上合組織醫院合作聯盟急救復蘇和災難醫學專科合作平臺,進一步服務提升國家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應急醫學研究院簡介
應急醫學(災難醫學、救援醫學)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是研究災害條件下進行醫學救援的科學規律、方式、方法、組織的一門學科,涉及災害醫療救援的各個方面、各個階段,是災害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6月,救援醫學學科帶頭人、原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隊長兼首席醫療官、原全軍災難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原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侯世科帶領研究團隊在天津大學組建災難醫學研究院,2021年7月更名為“應急醫學研究院”(http://idm.tju.edu.cn/),是國內第一所專門從事救援醫學教學、科研、培訓和成果轉化的研究機構。依托天津大學和醫學部學科平臺,建有教育部首個“救援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應急管理部醫學救援關鍵技術裝備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災難醫學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等學科建設平臺。
應急醫學研究院作為世界急救與災難醫學協會(WADEM)理事單位,中
團隊五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和軍委科技委、軍隊后勤開放項目等省部級各類課題40余項,獲批科研經費超過億元。共獲批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軍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等。
三、移動醫院工程中心簡介
天津大學移動醫院工程中心是天津大學應急醫學研究院下設的研究機構,主要研究方向為移動醫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在前期研究中已經構建了背囊化裝備、箱組化裝備、帳篷醫院、車載醫院、方艙醫院組成的移動醫院體系。先后參加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某部腺病毒重大疫情防控、天津港8.12特大火災爆炸等救援實戰任務,在災害現場傷病員救治發揮了重要作用。重點圍繞以下方向開展研究:國家、省、市、縣四級移動醫院配置方案論證研究、移動醫院功能與設計優化研究、移動醫院艙體輕量化研究、移動醫院信息軟件開發、移動醫院智能手術、止血機器人研究和基于多情景大型演訓仿真系統研究等。
四、智能生命支持技術裝備工程中心簡介
天津大學智能生命支持技術裝備工程中心是天津大學應急醫學研究院下設的研究機構,主要研究方向為急救救援先進技術裝備研發,重點圍繞以下方向開展研究:ECPR技術和ECMO研發、膜肺和抗凝涂層研發、急救傳感和POCT研發、AI和生物仿真研究、亞低溫和腦保護技術設備研究、體外器官灌注技術設備研究、人機交互和教培設備研發、心肺復蘇、急救醫療機器人研發等。
工程中心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建立協同創新、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匯聚國內外優秀青年科學家,搭建生命支持設備綜合性實驗和研發平臺,實現前沿技術突破,助力國家“卡脖子”技術難題破解,打造國內一流的生命支持技術設備研究研發機構。
五、合作導師簡介
移動醫院中心博士后合作導師為
曾作為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隊隊長兼首席醫療官,先后率隊參加印尼海嘯、海地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天津8.12火災爆炸等20余批次國際國內救援行動,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智能生命支持技術裝備工
04報名方式
請有意向者請提供應聘材料發送至idm@tju.edu.cn(郵件請注明“應聘崗位+姓名 “,如:“博士后申請+姓名”);對于符合要求并通過初審者,將會通知安排面試,經面試考核后,擇優錄取。本招聘長期有效,直至招聘滿相應崗位為止。
05應聘材料包括:
1.個人簡歷及研究計劃;
2.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項目、論文、專著、專利或獎勵等,其中:論文提供全文,專利或獎勵提供證書復印件;
3.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博士學位證和畢業證,暫未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可提供學校學位主管部門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關證明,以上身份材料均需上傳原件掃描件。
4.博士研究生導師推薦信1封。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5vjJOHyNTrn_CsUrxTqYew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