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崗位要求
1. 獲工科院校博士學位,人工智能、海洋科學(物理海洋或海洋遙感方向)、衛星遙感、運籌學與控制論、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相關專業;
2. 年齡在35周歲以下;品學兼優,身心健康;
3. 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對未來科研發展有明確規劃;
4. 具備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條件;
5. 有在相關國際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者優先;
2 研究方向
1. 深度學習神經網絡
基于應用場景進行模型設計與優化,探索深度學習模型的解釋性。
2. 視頻圖像快速處理
對視頻圖像數據進行分析、編輯和增強等操作,開發實時的視頻圖像分析算法,包括目標檢測、缺陷識別和分類等。
3. 衛星遙感影像解譯
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獲取地表信息并進行分析與解釋,開發基于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地物分類與識別算法,實現對遙感影像中各種地物(如養殖、海冰、溢油等)的自動識別與分類;利用時間序列的衛星影像數據,研究地表變化監測技術;研究如何將多源遙感數據(如光學影像、雷達數據等)進行融合,結合不同類型的模型進行綜合分析,提高地物識別與解譯的準確性。
4. 海洋目標識別
利用各種傳感器(如雷達、衛星、水聲等)獲取的海洋數據,對海洋中的目標(如養殖、船只、潛艇等)進行自動識別與追蹤;開發針對不同傳感器數據的海洋目標檢測與識別算法;結合海洋目標識別技術,開展海洋環境監測與預警工作,包括海洋污染監測、海洋災害預警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如何將來自不同傳感器和數據源的海洋數據進行融合,開展跨域分析與綜合利用,提高海洋目標識別的準確性。
3 導師介紹
范劍超,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層次人才,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曾任聯合國西北太平洋行動計劃特殊監測和海岸環境影響評價區域活動中心(NOWPAP CEARAC)中國聯絡員。榮獲青年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人才獎,中國人工智能最高獎吳文俊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等各類型獎項20余項。先后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分海洋重大科研專項,“十三五”和“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等科研項目30余項。主要包括國防科工委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研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TNNLS, TFS, TGRS, TIP等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著作3本,申請發明專利13項,軟件著作權7項。編制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技術標準《高分海域使用動態監測技術規程》(GFB 51101-2018)1項。
4 聯系方式
范劍超 教授
郵箱:fjchao@dlut.edu.cn
5 福利待遇與發展體系
①全口徑工資25-30+萬/年(不含科研提成和團隊績效);
②出站后,留連工作并認定為大連市青年才俊,可申請安家費30萬*;
③出站后,留遼工作并認定為“興遼英才計劃-博士后”,可獲30萬獎勵*。
④優秀博士后出站推薦申請大連理工大學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可獲安家費50-100萬*;
⑤如入選國家、校級相應人才計劃,在學校待遇基礎上疊加資助(國資計劃A檔資助56萬及科研啟動費8萬、B檔資助36萬、C檔資助24萬;引進計劃資助90萬及安家費3萬);
⑥按照學校預聘師資進行管理,享有學校教職工同等福利待遇,如用餐補助、健康體檢等;
⑦解決子女入托、入學,提供大連市最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
*地方政策請以最新文件為準,如需了解請咨詢人力資源處工作人員。
具體詳見 大連理工大學2024年博士后招聘公告https://perdep.dlut.edu.cn/info/1103/5441.htm。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perdep.dlut.edu.cn/info/1112/6391.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