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健康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健康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市健康大數據工程實驗室為平臺,致力于穿戴式傳感與健康物聯網、健康信息學、生物醫學大數據的研究;面向預防醫學、特種醫學、精準醫學、區域醫療與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需求,攻克生理參數無負荷連續監測、遠程健康監護、海量醫學健康數據處理與挖掘、疾病靶標發現與風險建模等關鍵技術,建立多層次面向個人、家庭、社區和醫院的個性化醫療體系,促進區域公共衛生管理、提升我國健康產業信息化水平。具體研究方向:可穿戴信息技術與系統、臨床生物信息學與生物大數據、臨床大數據平臺建設與轉化研究、醫學影像信息學
中心于2008個億,項目層級涵蓋國家級、廣東省、中科院、深圳市,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申請專利250余件,部分專利實現產業化,團隊目前100人,學科帶頭人10人,擁有博士學位23人。
更多詳情歡迎登陸研究中心網頁:http://www.bit-siat.com/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會士(RSPH Fellow),國家發改委健康大數據國地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深圳市鵬城學者,深圳市高層次人才B類。
2008年作為海外引進人才全職回國在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工作,建立了健康信息學交叉團隊,近年來圍繞可穿戴傳感與健康大數據分析技術,共發表文章150余篇,其中SCI檢索論文50篇,IEEE期刊論文23篇。擔任Information Fusion)編委、IEEE Sensors Journal(IF=3.073)編輯、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特刊編輯、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IF=2.309)編委等,并多次擔任IEEE/ACM、BodyNet、BSN&BHI的組織委員會成員或分會主席,組織了首屆深圳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應用國際大賽。被授權發明專利46件,其中外國發明專利4件,9件已轉化到企業,獲3個醫療器械注冊證,主筆電子健康相關國家/行業標準2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帶領團隊獲2020年“深圳市抗擊疫情先進集體”。承擔國自然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863計劃、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
一、崗位名稱:
博士后2-3二、崗位職責:
1.獨立完成導師布置的科研任務;
2.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申請專利;
3.積極申請各類項目;
4.完成主任安排的其他任務。
四、薪酬和待遇
1.年薪30-42萬(包括深圳市及廣東省補助),具體薪酬根據應聘者經歷和成果面議;
2.享受國家規定的節假日、年假、五險一金、免費年度體檢、過渡性員工宿舍、工作餐費補貼以及戶口和子女入園/學等參照單位相關規定執行;
3.博士后人員進站,可自愿選擇落戶深圳市。選擇落戶深圳市的,可額外獲得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補貼3萬元(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補貼工作實施辦法)。
4.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申請省、市相關配套待遇(如其他人才補貼、公租房、人才住房等),單位可協助進行申請。
5.出站待遇。根據《深圳市博士后資助資金管理辦法》、《深圳高層次人才認定-后備級人才認定標準、辦法》,出站留深從事科研工作,且與深圳市企事業單位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出站博士后人員,給予30萬元科研補貼;
6.在站期間可申請職稱晉升,按照院統一的職稱任職標準執行;
7.年度考核獎金、年終獎金、橫向課題獎勵、專利申請獎勵;
8.有挑戰性的課題設置,優秀的科研平臺,友善積極的團隊環境。
五、應聘材料及聯系方式:
1.個人中英文簡歷(附上發表學術成果列表);
2.專家推薦信優先考慮。
應聘者請按照“申請崗位名稱+姓名 ”的郵件標題,將上述材料發至:tt.cai@siat.ac.cn,抄送:hr@siat.ac.cn。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