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實驗室簡介
深圳灣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是廣東省、深圳市建設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行動中,全力支持的重大創新載體。
深圳灣實驗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布局,以協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學難題為導向,以腫瘤、代謝與心血管、神經退行性、傳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為焦點,以IT+BT融合及多學科交叉為特色,開展疾病機理、生命信息、創新藥物、醫學成像等領域研究。在深圳灣實驗室,重大疾病問題與前沿學科技術互為經緯,以科研單元矩陣式設計打破傳統學科界限,充分促進學科交叉優勢;以自由探索與協同攻關雙輪驅動,散點偵察與陣地突破的結合,對生命健康問題開展更全面且更精準的研究,實踐新型舉國體制科研新模式。
實驗室致力于營造高效的創新體系與蓬勃的創新生態,打造高精尖技術支撐平臺,推動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的轉化研究范式,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性。實驗室聚集生命科學優勢力量,聯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共同體,努力成為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地。
研究所/中心簡介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圍繞建設“健康中國”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進深圳市建設世界一流的生命信息和生物醫藥創新城市的國家戰略,將凝聚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精英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建成國際一流的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平臺和創新體系。通過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獲得若干世界級的重大原創成果;開展產學研醫用創新轉化研究,實現科技成果變為現實生產力的躍遷;全力以赴建設深圳精準醫學影像大設施,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力爭在“卡脖子”技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把技術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課題組簡介
課題組組長介紹:
彭旗宇研究員,深圳灣實驗室資深研究員,深圳灣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深圳灣實驗室-中大七院分子影像中心負責人。在現代核醫學的發源地,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從事醫用正電子發射成像系統(PET)研發16年,任終身科學家。累計發表論文160余篇,申請PET成像技術相關專利60余項。主要研究方向為:(1)新一代PET技術及系統研究(包括超高靈敏度寬景PET、亞100ps時間分辨率TOF-PET、亞毫米分辨率PET、穿戴式腦部PET、質子及重離子精準治療on-beamPET等)。(2)PET成像在癌癥和阿爾茲海默癥等重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課題組啟航學者簡介:
謝思維博士,深圳灣實驗室啟航學者、副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聯合培養博士。曾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前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PET技術奠基人T.F.Budinger院士課題組交流學習近兩年,展開對超高飛行時間分子影像PET探測器技術的研究。參與自然基金委重大儀器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廣東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1項、深圳市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1項、其他各級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在IEEETrans.等頂刊發表SCI學術論文11篇;申請發明專利34項,并有部分專利已成功轉化。
課題組研究方向:
PET等高端分子影像系統的研發,涉及核物理、材料、電子、機械、軟件、放射藥物、醫學臨床等多個領域。
(1)高性能分子影像系統探測器、電子系統和系統研發
高性能閃爍晶體、半導體探測器、新光電探測材料(例如,鈣鈦礦等)、新型探測器設計和加工技術(例如,光子晶體、高反膜系等)的研發;高解碼精度、高DOI分辨率、高靈敏度和高時間分辨率的PET探測器的研發。
高密度、高精度、高時間性能電子學系統的設計。高性能伽馬相機、單光子探測器的研發及應用研究;基于新型探測器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新一代分子影像系統驗證原型機的設計、集成和測試。
(2)新型分子影像系統的仿真設計、重建算法和圖像后處理研究
超寬景TOFPET的3D圖像重建算法的設計和基于GPU、FPGA或計算機集群的實現;穿戴式PET的實時動態圖像重建算法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的低劑量(低靈敏度)PET的圖像重建算法研究;PET圖像特征提取。新型分子影像系統驗證原型機的仿真、圖像重建。
招聘崗位
崗位一:博士后5人
崗位工作內容:
1.在課題組組長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同時歡迎優秀博士自帶課題加入課題組開展合作;
2.主要從事正電子發射成像系統(PET)及其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
3.協助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各級項目或作為負責人申請博士后科學基金,省市青年基金等。
崗位要求:
1.在國內外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物理、電子、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或自動化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博士期間課題與PET,CT,MRI,輻射探測等專業相關;
2.對科研具有濃厚興趣,具備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和寫作能力;
3.在本專業主流期刊發表或即將發表研究論文,具有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具備杰出的學術道德和職業操守、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勤勞誠實有上進心。
應聘資料:
1、完整的個人中文/英文簡歷,包括個人科研興趣、職業目標、主要科研技能、科研經歷及成果和所獲獎項等;
2、學歷、學位證明掃描件;
3、個人陳述(研究興趣及未來規劃);
4、代表性成果全文;
5、3名推薦人的聯系方式;
6、其它能夠說明科研和工作能力的材料。
7、至少兩封推薦信,可面試后提供。
請按照“應聘-職位名稱-姓名 ”的郵件主題將材料發送至chenyl@szbl.ac.cn或xiesw@szbl.ac.cn; 通過初選后將盡快通知面試。本招聘啟事長期有效,招滿為止。
福利待遇
1.薪資待遇:年薪40-55萬,(包括深圳市每年18萬免稅補助及深圳灣實驗室“奮楫博士后”項目:協助申請深圳灣奮楫博士后,實驗室為入選的優秀博士后提供配套生活資助,資助金額為10萬元/人/年(稅前),期限不超過3年),具體薪酬根據應聘者經歷和成果面議;
2.基本保障:按照深圳市繳費比例上限繳納五險一金,享受國家法定節假日、帶薪年休假等假期;
3.特色福利:員工年度健康體檢、補充醫療保險、免費班車、員工活動、節日慰問等;
4.科研環境:課題組在科研方向給與較高的自由度,提供國際水準的研究條件和工作環境,包括充足的研究經費,尖端的技術支撐平臺,跨國界的人才資源等;
5.人才激勵:實驗室全力協助申請國家、省、市、區、實驗室等各級人才計劃、科研項目及相關獎勵補貼或榮譽稱號;
6.出站待遇:根據工作能力及個人意愿可申請在本課題組或推薦至國內外高水平實驗室繼續深造;出站后留深工作者,可申請深圳市博士后出站留(來)深科研資助30萬元;另外,出站后留光明區工作(繼續與本實驗室簽署3年以上勞動合同),可申請光明區生活資助30萬,每年10萬共計3年。
7.生活關懷:按照深圳市及實驗室規定,協助辦理落戶、申請公租房和子女入園/學等事宜。
聯系與咨詢
聯系人:陳玉麗 聯系方式(郵箱/電話):18018715205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