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上午9時,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了本次任務的相關情況。以下為發布會介紹內容。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受任務總指揮部委托,由我向大家介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有關情況。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組成,費俊龍擔任指令長。航天員費俊龍參加過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鄧清明、張陸都是首次飛行。目前,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火箭即將開始推進劑加注。
此次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任務主要目的為:驗證空間站支持乘組輪換能力,實現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開展空間站艙內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與調試,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進行空間站日常的維護維修;驗證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常態化運行模式。
按計劃,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于明年5月返回東風著陸場。
目前,空間站組合體狀態和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航天員乘組輪換條件。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產品質量受控,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計劃于一周內完成在軌輪換任務,返回東風著陸場。
以上是這次任務的基本情況。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問:神舟十五號航天員是空間站三艙組合體組裝完成后到訪的第一個乘組,請問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呢?
感謝您的提問。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任務期間,神舟十五號乘組將重點開展6個方面工作:一是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證工作;二是完成15個科學實驗機柜解鎖、安裝與測試,開展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4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三是實施3-4次出艙活動,完成夢天艙擴展泵組和載荷暴露平臺設備安裝等工作;四是驗證貨物氣閘艙出艙工作模式,與地面協同完成6次貨物出艙任務;五是 開展常態化的平臺測試、維護及站務管理工作;六是開展在軌健康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演練等工作。
問:其他國家的航天員也會到中國空間站進行他們的實驗嗎?中國是否會培訓其他國家的航天員?
謝謝您對中國空間站的關注。探索未知宇宙,發展航天技術,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國際合作是航天發展的趨勢潮流。在中國空間站研制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多個航天機構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交流與合作。目前,與聯合國外空司、歐洲空間局共同遴選的多個空間科學應用項目正在按計劃實施,相關載荷將于明年開始陸續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
空間站進入到應用發展階段后,我們將繼續秉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與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更多、更深入的務實合作,讓中國空間站的科學技術成果造福全人類。對于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我們一直持歡迎態度。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向我們提出了選派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需求,我們與相關方面也正在開展對接協調,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培訓國外航天員的相關準備工作。
問:神十四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近半年之久,他們的工作完成情況怎么樣?返回前他們還有哪些任務需要做?
感謝您對神舟十四號乘組的關心。今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發射入軌,目前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176天。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任務安排飽滿,可以說是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任務期間,乘組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見證了諸多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時刻。
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乘組開展了大量空間站平臺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兩個實驗艙多個實驗機柜的解鎖安裝,按計劃實施了多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完成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載人航天又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實現兩個20噸級的航天器在軌交會對接;首次實現空間站艙段轉位;航天員乘組首次進入問天、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首次實現貨運飛船2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并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紀錄;首次使用組合機械臂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迎來貨運飛船來訪。此外,即將首次開展飛行乘組在軌輪換,迎來六名中國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的歷史時刻。
按照計劃,神舟十四號乘組返回前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他們要把空間站設置為六人在軌模式,為新乘組入駐做好相關準備。乘組輪換期間,主要完成空間站組合體與物資狀態以及實驗項目的工作交接。同時,神舟十四號乘組還將為返回地面繼續開展相關針對性準備工作。
問: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就已組裝完成,請問您如何評價中國空間站的整個構造過程,以及中國載人航天是怎么做到的?
正如您所說,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此次神舟十五號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在19個月內,密集實施11次發射、2次飛船返回、7次航天員出艙,4個飛行乘組12名航天員接續在軌工作,如期完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整個過程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堪稱完美,展現了中國載人航天30年發展的厚重沉淀與強大實力,跑出了新時代中國航天發展的加速度。
至于您問的這是怎么做到的,我理解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首先靠的是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空間站建造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在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后第一時間發來賀電,與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親切天地通話,在空間站建造的關鍵階段,提出“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確保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的指示要求,這些為工程全線奮勇拼搏、奪取成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其次靠的是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全國數千家單位、幾十萬科研人員大力協同、集智攻關,凝聚了保成功、促發展的強大合力;第三,工程發展始終堅持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突破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部組件和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第四靠的是科學高效的工程專項管理,始終堅持系統工程理論指導,強化頂層設計與總體先行,堅持技術、進度與資源的有機統一,堅持質量第一、安全至上,確?臻g站建造任務高效推進、連戰連捷;第五靠的是精神傳承和優良作風,工程全線堅持弘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不怕吃苦、迎難而上、頑強攻關、無私奉獻,特別是近三年,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確保了空間站建造任務順利實施、如期完成。
問:請問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第三批航天員飛行,能否透露下他們現在的訓練準備情況。
我國于2020年10月完成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選拔,包括7名駕駛員、7名飛行工程師、4名載荷專家。按照航天員訓練大綱,第三批航天員需開展8大類、近百項、400余個科目的訓練,經過兩年多的刻苦訓練,目前已完成了全部基礎科目和大部分專業技術科目的訓練內容。按照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續任務規劃,部分第三批航天員已開始后續任務的針對性訓練,不久將來,他們將會陸續加入空間站任務的飛行乘組,并逐漸成為主力軍。
問:剛剛聽到發言人介紹中國空間站包括神十五乘組的相關情況,建造空間站的目標即將實現,民眾非常關心中國航天員探索太空的新征程,請問未來他們什么時候會登上月球?
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一定會飛得更穩、更遠。月球是人類拓展和開發利用地外空間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月球探索也一直是當今世界載人航天發展的熱點和焦點。按照我國政府批準的發展戰略,我們已經完成了載人月球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通過前一階段的工作,突破了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月面著陸器、登月服等關鍵技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登月任務實施方案,這些工作為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應該說我們已經具備開展工程實施的條件。我相信,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將在不遠將來成為現實。
問:前期我們看到報道,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經開始,并首次面向港澳地區選拔,想請您介紹下目前的進展情況如何?
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后續發展的需要,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于2022年9月全面啟動,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預備航天員選拔分為初選、復選和定選三個階段實施,目前正在開展初選階段的工作。
選拔實施以來,港澳特區政府周密組織,有關科研機構全力協助,港澳廣大民眾反響熱烈,來自生物醫學工程、機械電子、材料、化學、天文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科研人員與高校老師踴躍報名,目前已完成候選者基本條件的篩選,正在組織臨床醫學檢查,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我們十分期待在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隊伍中能夠看到港澳航天員的身影。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