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定位
為進一步完善科學基金人才資助體系,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功能,吸引更多海外優秀青年人才回國(來華)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啟動2025年新增批次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申報工作。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二、申報條件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取得博士學位后至
在海外工作期間,同時擁有境內帶薪酬職位的申請人,其境內帶薪酬職位的工作年限不計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
限項要求
執行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相關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只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對于已申請2025年度上半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因時間結點原因導致不符合當時申請條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請條件的,可申請新增批次項目;其他申請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復提交申請。
已申請2025年度其它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截止時間
請有意向依托我單位申報優青(海外)項目的青年學者于
三、重點領域和方向
01材料極限特性與構效關系
納米金屬材料,先進炭材料,低維材料,特種功能材料,陶瓷材料,復合材料,材料電子顯微學,結構與性能表征等
02材料環境交互作用與使役安全
腐蝕科學與防護,生物醫用材料,材料力學行為,材料疲勞與斷裂,材料使役行為,無損檢測與評價等
03高性能結構材料
高溫合金,鈦合金,鎂合金,鋁合金,非晶合金,高熵合金,鋁基復合材料,碳基復合材料,稀土鋼,特殊鋼等材料及部件制備技術
04面向“雙碳”戰略的新材料新技術
新型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太陽能高溫集熱材料,氫能“制儲輸用”,寬溫域儲能,固態相變制冷,溫室氣體捕獲與轉化用新材料新技術,材料高值循環再利用等
05面向信息領域的先進功能材料與器件
低維碳基材料,二維半導體,磁性材料,量子材料,柔性電子器件,鐵電存儲器件,芯片級熱控元件,高純金屬等
06材料研究新范式
AIfor材料(材料人工智能),計算材料學,計算和數據驅動材料設計,材料機器學習,材料數據庫等
四、工作待遇
高起點穩定崗位
對入選者聘至正高級崗位
(研究員、事業編制)
高標準薪酬待遇
提供本地區有足夠競爭力的協議薪酬,繳納高額六險二金;
高投入科研經費
提供870-107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支持;
高保障安居生活
個人安居補助及獎勵220萬元,
首套住房補貼100萬元;
協助解決配偶工作與子女入學問題;
高配置科研條件
提供辦公用房、科研實驗場所,提供獎勵性招生指標、協助招聘團隊成員;
高精尖地方支持
推薦認定為沈陽市C類人才,享受相關人才政策及沈陽市人才貢獻專項獎勵。
【備注:上述科研經費及補助等含國家、中國科學院和地方支持,地方支持及補貼以地方最新規定為準。】
五、申報方式
歡迎有意向依托我單位申報優青(海外)項目的青年學者,發送簡歷及代表性成果證明至聯系人郵箱, 郵件主題請以“姓名-研究方向”命名,郵件內建議注明微信號以便聯系。
聯系我們
聯系人:
電子郵箱:yzhang@imr.ac.cn
微信賬號:IMRRSRC
聯系電話:024-83978240
六、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新創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是中央直屬的事業單位。創建者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
金屬所是涵蓋材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綜合型研究所,擁有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師昌緒先進材料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研究領域包括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復合材料以及生物和能源材料等,涵蓋材料的設計、制備與加工、組織結構表征、理論與計算模擬、材料人工智能、性能評價、腐蝕與防護、使役行為分析等。
金屬所已累計取得科技成果獎400余項,其中獲得國家級別獎項100余項,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
近年來,承擔并高質量完成了載人航天、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跨海大橋、高速鐵路、三峽工程、核能工程等重大工程中的關鍵材料技術攻關任務,解決了裝備制造、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醫療、國家安全等戰略性支柱行業的材料技術難題,為“奮斗者號”深潛器、系列“嫦娥”探測器、“祝融”探火、“問天”空間站、大型盾構機、四代核電裝備和海洋工程等提供系列關鍵材料保障;在納米金屬、碳納米材料等領域涌現出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在世界材料領域保持了一席之地。
2015年,金屬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完整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現有在學研究生1400余人,1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1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腐蝕科學與防護1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Ga2fMUhkuS1X65FMjtwpMA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