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歷史起自于1952年7月創建的西藏工委機關生產基地——七一農業科學技術試驗場。 70多年來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見證和參與了西藏農牧科技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史,形成了“立足高原、服務三農、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農科精神和“特色、開放、創新、務實”的辦院方針。 科技人員中產生了2位革命烈士、1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1位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2位農業科研杰出人才、9位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5位全國勞動模范、9位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和2位全國邊陲優秀兒女。
下設農業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蔬菜研究所、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研究所、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草業科學研究所、水產科學研究所、農產品開發與食品科學研究所等8個專業機構,建有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工程中心、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2個區域性試驗、科技示范基地和創新平臺。
現有3個國家級創新團隊、6個高原農業科技聯合創新團隊、8個院級創新團隊、12個所級創新團隊。
一、引進崗位
柔性引進崗位需求
|
引進崗位 |
條件要求 |
|||||
|
單位及崗位要求 |
主要目標任務及成效 |
工作形式 |
學歷 學位 |
專業技術職務名稱 |
專業或研究領域 |
其他要求 |
|
科管處農業信息化建設指導專家 |
技術驅動。以數據和算法優化科研流程,實現項目申報、進度跟蹤、經費管理等全流程數字化;將科研設備、人才、資金等資源與項目需求精準對接;需求導向。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并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增強科研實用性;建立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數據庫,提供專利申請、技術評估、交易等一站式服務;戰略引領。基于數據分析,為政策制定與科研規劃提供前瞻性支持,推動政策精準落地;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分析全球農業科技動態,預測未來研究方向;建立農業科研風險評估模型,預警技術、市場、政策等風險,制定應對策略。 |
技術指導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副研究員及以上 |
農業信息化 |
|
|
農業研究所作物高產高效生理與栽培技術指導崗位 |
指導糧油作物高產高效生理與栽培創新團隊開展糧油作物高產高效生理機制研究,參與研發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集成區域適宜的高產高效技術體系,并開展示范;提出作物高產高效栽培技術1項,申報專利1件,開展技術培訓1-2次,指導團隊項目申報1-2項。 |
技術 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員 |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
主要從事麥類作物高產高效生理與栽培技術相關研究,且對西藏糧油作物生產熟悉。 |
|
農業研究所作物高產高效生理與栽培技術指導崗位 |
指導栽培創新團隊開展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究,以共同申報農機化項目未抓手,推動團隊農機裝備研發科研水平;依托高原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開展高原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適應性改造,農機檢測;申報專利1-2件,開展農機現場示范1-2次。 |
技術 指導 |
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
副研究員及以上 |
農業機械化工程 |
熟悉西藏農業生產中農機裝備需求,每年進藏3-5次 |
|
畜牧獸醫所 團隊指導專家 |
開展畜禽重要疫病(布魯菌病、結核病)防控技術培訓1-2次;聯合建立1-2種可用于西藏地區畜禽疫病監測的方法;以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學術論文2篇;聯合申請畜禽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專利1-2項;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申報講座1-2次,指導不少于3人次開展各類項目申報;結合自身專業和科研平臺優勢,提供獸醫學科平臺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意見、建議。 |
技術 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員 |
獸醫微生物與免疫 |
|
|
畜牧獸醫所 科研團隊指導專家 |
協同團隊開展藏豬、藏羊健康養殖研究,挖掘藏豬纖維高效降解菌1-2株,開發藏羊營養調控及環境控制技術1-2項,并在藏區示范推廣應用,服務藏區高效健康養殖;以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2篇;圍繞科研創新、項目申報、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開展1-2次;為西藏農牧科學院提供畜牧學科平臺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意見建議2件。 |
技術 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員 |
畜禽營養與健康養殖 |
|
|
蔬菜研究所熱作室茶樹資源育種與遺傳改良 |
圍繞茶樹種質資源鑒定與優異資源發掘、分子育種理論與技術等領域開展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挖掘優異種質3-8份;基于液相芯片解析西藏本土50份茶樹種質遺傳背景;培養茶樹育種優秀青年科研人才1-2名;提高西藏茶樹育種科研成果與創新水平。 |
技術指導 |
碩士研究生 |
研究員 |
茶樹資源育種與遺傳改良 |
|
|
蔬菜研究所經濟林團隊;光核桃病害研究和應用 |
指導團隊開展光核桃桃干果實病害和不同來源的流膠病研究,篩選光核桃的果實桃干晾曬過程中的果實病害病原1-2個,開展病原浸染機制研究,提出適合西藏傳統桃干制作中果實病害防治措施1-2個;對西藏光核桃不同來源的流膠病約20個單株開展病原篩選鑒定研究。 |
技術指導 |
博士/出站博士后 |
副研究員及以上 |
果樹栽培與病害防治 |
已發表SCI論文Q1,2-3篇 |
|
蔬菜研究所育種研究室辣椒育種 |
圍繞西藏地方辣椒等特色蔬菜資源開展選育技術指導,申報或登記蔬菜新品種1-2個,發表核心及以上科技論文1-2篇,開展基層園藝技術培訓或學術交流1次,培訓30人次以上。 |
技術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員/所長 |
入侵生物學/蔬菜育種與栽培 |
從事高原特色辣椒種質資源創制與新品種選育工作,并獲得相應科技獎項、登記辣椒等茄科蔬菜品種者優先。 |
|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團隊負責人 |
圍繞解決典型區域耕地主要障礙因子、生物培肥等技術瓶頸,集成有機培肥、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等技術,建立"改良-培肥-增產"三位一體耕地質量提升模式,形成耕地地力提升技術體系;探索高原鹽堿地改良治理技術,研發鹽堿地改良調理劑產品,初步形成西藏鹽堿地研究與有序開發實施方案,為未來進一步開發治理高原鹽堿地初步奠定技術基礎;研發新型鹽堿地改良產品2項,制定地方標準2項,培養本土技術骨干3名,為高寒生態區耕地可持續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
技術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副研究員及以上 |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 |
|
|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植物營養與耕地保育團隊,技術評估與指導 |
基于高原生境特殊,微生物資源獨特的優勢,篩選高效抑菌促生型PGPR菌株,構建高原微生物資源庫,利用功能互補構建合成微生物群落,優化發酵條件,創制高效微生物菌劑;基于上述高效菌劑研制新型生物有機肥和相關土壤調理劑,形成西藏土壤有機質綜合提升技術方案,為改良高原低產退化土壤奠定技術基礎;研發高效合成微生物菌劑1-2個,新型生物有機肥配方2-3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培養本土技術骨干2-3名,為高寒生態區耕地可持續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
技術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員 |
土壤微生物 |
|
|
草業科學研究所反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科技創新指導崗位 |
指導開展西藏特色牧草蕁麻的生產和產品開發研究,預計協助厘清西藏蕁麻資源的分布情況,收集蕁麻種質資源10份以上,開發草產品2種。 |
技術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員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
|
草業科學研究所生態修復科技創新指導崗位 |
指導和協助完成全所草原生態方面的課題研究;指導和協助團隊成員開始項目申報;能夠在草原生態方面帶領團隊、培養人才;開展學科建設,野外實驗站建設方面的協助和指導工作。 |
技術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研究員 |
土壤生態學/草地生態學 |
|
|
草業科學研究所生態修復科技創新指導崗位 |
針對高寒草地退化、沙化治理、牧草種質資源保護等難題,開展耐寒牧草品種選育、退化草地修復等技術研發;協助申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科研論文,提升研究所學術影響力;通過講座、實地指導等方式培養本地科研人員,提升團隊科研能力;為西藏草牧業發展規劃、生態補償機制等提供智庫支持。 |
技術指導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草地生態學 |
|
二、引進范圍及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忠誠黨的科研事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新西藏,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2.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3.崗位所需的專業及技能條件;
4.適應崗位要求和高原環境的身體條件;
5.年齡一般不超過58周歲;
6.崗位所需要的其他條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引進:
1.曾因違紀違法或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曾被開除黨籍、公職的;
3.因涉嫌違紀違法,正在接受審查的;
4.受黨紀、政紀處分,處分期未滿的;
5.被依法列為失信懲戒對象;
6.曾有學術不端等不良行為的人員;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引進待遇
按照西藏自治區相關規定享受個人補助、薪酬待遇、住房政策等方面的優惠待遇。
1.工作經費補助。對于柔性引進自治區高層次人才的用人單位,每引進1名按A、B、C、D層次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2萬元工作經費補助。
2.個人補助。通過柔性方式引進,簽訂在藏工作協議書的A、B、C、D類人才,除在藏工作協議書規定的待遇以外,分別給予20萬元、15萬元、1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個人補助。
3.薪酬待遇。柔性引進的人才享受我區同級別薪資待遇。經與本人協商,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可實行技術入股、智力入股和管理入股等收入分配形式。
4.住房政策。柔性引進的人才,在拉薩無私有住房的,優先調劑安排在院創新樓。
5.其他待遇。高層次人才在藏工作期間,優先推薦參加國家、自治區舉辦的國情研修班,申報、參評國家重大人才項目。
四、引進方式
堅持公開、平等、擇優的原則,通過技術指導等柔性引進到我院服務。
五、引進流程
(一)應聘人員報名
報名時間:根據報名情況,組織資格審查和評審,招滿即止。
報名材料:
1.《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申請表》;
2.自薦書;
3.畢業證、學位證復印件;
4.身份證復印件;
5.職稱資格證書、聘任證書復印件;
6.獲獎證書或證明復印件;
7.參與科研工作相關證明材料(項目合同封面、項目組人員名單、簽字蓋章頁復印件);
8.學術成果證書(含發明專利)復印件;
9.任職證明材料;
10.其他需要的材料;
上述材料將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如有虛假,后果由應聘者個人承擔。
報名方式:應聘人員可以現場報名或快遞郵寄方式將報名材料郵寄到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政工人事處,也可以通過線上將報名材料的電子版打包后發送至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政工人事處郵箱。不接受電話形式報名。
(二)資格審查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各研究所組織人事部門對應聘人員進行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后再報送至院政工人事處(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院政工人事處組織專家對初審通過人員進行評審。
(三)公示
經集體研究,根據審查、體檢結果確定擬引進人員,并公示7個工作日。
(四)引進
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簽訂《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協議》。
六、紀律與監督
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接受社會及有關部門的監督。對違反規定、弄虛作假的行為一經查實,取消引進資格,并對相關人員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七、其他注意事項
本公告如有變動,由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在單位官網(http://www.taaas.org)上及時通知。
八、聯系方式
材料投遞郵箱:taaasrsc@163.com;
聯系人:央拉0891-6869166;
通訊地址:西藏拉薩市城關區金珠西路130號區農科院政工人事處,郵編:850000
附件:1.《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申請表》 【附件1.docx】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
2025年6月17日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www.taaas.org/info/1107/15275.htm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