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數學力學系計算數學專業和物理系的無線電物理、電子物理和半導體物理專業。1978年正式成立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包括計算機軟件和微電子兩個專業。2002年成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之后,在原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的基礎上建立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和微納電子學系。2021年成立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國家雙一流建設重點學科;下設4個本科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含科學方向、技術方向和圖靈班)、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強基計劃);3個研究生專業: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對應3個二級學科)。同時,計算機學院還包含有“視頻與視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實驗室,以及多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涵蓋了國內計算機專業最全面的研究方向。在計算機理論、系統軟件與軟件工程、知識工程、程序設計語言、信息安全、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與虛擬現實、數據庫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計算語言學、計算機體系結構、數字音視頻編解碼與多媒體通信、人工智能等多方面開展了廣泛研究,在多個研究方向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計算機學院同國內外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密切的學術聯系和學生交換項目,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卡耐基梅隆大學(CMU)、康奈爾大學(Cornell)、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英國愛丁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與產業界多家著名企業具有合作伙伴關系,如IBM中國研究院、Microsoft亞洲研究院、華為、騰訊、百度等。計算機學院借助享譽國內國際的聲望,積極為學生提供海外交流、知名企業實習以及各種賽事參與的機會,幫助學生拓寬視野。
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掛靠計算機學院運行):
多媒體信息處理全國重點實驗室是2022年底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調整批準的首批實驗室之一。實驗室在王選院士開創的文字信息處理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后續的數字出版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發展態勢,重點突破三大前沿技術:支撐數字一帶一路的多語言和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基于超大規模智能模型的海量多媒體信息高效分析與服務:面向新型網絡空間的高實時多模態自然交互技術與系統。從兩個方面支撐國家戰略目標一方面,針對指數增長的海量多媒體信息洪流,突破語言、文檔、視聽內容的處理、分析和跨媒體推理技術,研制高能效計算架構、芯片和系統軟件,訓練超大規模多模態智能模型并提供公共服務,另一方面,針對正在的浮現三元融合空間(現有網絡空間、開放物理世界靈境虛擬世界),研制高實時視覺信息采集和顯示芯片與系統,打造面向靈境/元宇宙實時交互的多模態時空信息實時處理引警,支持多模態實時自然交互。
雙湖實驗室是我國相關部門批準北京大學與陸軍裝甲兵學院聯合建設的科研類重點實驗室,定位高于全國重點實驗室、低于國家實驗室。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并立足于平行場景相關的自主可控關鍵技術和系統的研發與應用,主要研究平行場景計算基礎與表示理論、平行場景建模仿真與顯示等關鍵技術、以及平行場景相關引擎平臺和工具集等系統研發,涉及的學科和方向包括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建模仿真、圖形圖像與視覺等,實驗室依托北大計算機學院,聯合數學學院、智能學院、工學院、王選所、地空學院、軟件工程中心共7個不同院系。當前實驗室承擔多項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科研方向注重面向國際前沿探索與國家重大需求應用落地的結合,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具有良好的學術聲譽,是我國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理仿真和圖形圖像視覺等研究方向的重要學術研究基地。實驗室科研條件優異、科研氛圍融洽、科研經費充足、科研任務飽滿,是年青學者理想的科研基地。
二、崗位設置
招聘職位 | 職位系列 | 崗位職責 | 應聘條件(年齡、學歷、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要求) | 人數 | 聯系方式 |
助理教授/預聘副教授/長聘副教授/教授 | 教研系列(計算機學院) | 教學科研工作 |
1、 博士學位。申請預聘助理教授和預聘副教授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申請長聘副教授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申請教授者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特別優秀者可適當放寬年齡要求。 2、 申請助理教授和預聘副教授者,需有博士后的經歷,且科研成績突出,具有教學經歷者優先。 3、 申請長聘副教授和教授者:在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國際知名企業擔任正教授或相當職務;且在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重要核心刊物上發表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或獲得國際重要科技獎項或掌握重要實驗技能。 4、 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技術各方面的人才,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理論與計算機系統結構及新興方向。 |
0-5 |
聯系人:孫曉昆 聯系電話:86-10-62751894 86-10-81932617 電子郵箱:sunxk@pku.edu.cn 聯系地址和郵編: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辦公室 理科一號樓1122室(100871) |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 研究技術系列(多媒體信息處理全國重點實驗室) |
1. 從事視覺傳感器芯片和/或高速高動態相機系統的相關技術研究,開展芯片軟硬件設計或高性能光學系統開發,解決設計、仿真、試驗驗證和調試中的技術難題,優化系統性能等; 2. 承擔或參與實驗室相關重大科研項目,完成課題研究、撰寫論文、報告、專利等材料; 3. 依托實驗室積極申報相關項目,參與方案推進,與其他單位合作開展項目實施方案; 4. 協助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指導學生、博士后和科研人員開展研究,按計劃完成科研目標。 |
1. 年齡不超過35周歲,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所獲得計算機、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具備視覺傳感器芯片技術或高端相機設計開發的專業知識,具備工程化經驗的優先; 2. 具備高水平科研能力,有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經歷者優先; 3. 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溝通和寫作能力,在相關領域相關期刊或會議以第一作者發表過研究論文至少3篇; 4. 熱愛科研工作,具有奉獻與實干精神,能適應多課題、快節奏的工作環境,具有從事創新性研究的熱情、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 |
0-2 |
聯系人:尹垚 聯系電話:86-10-62758116 13611175346 電子郵箱:yaoyin@pku.edu.cn 聯系地址和郵編: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理科二號樓2613室(100871) |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 研究技術系列(多媒體信息處理全國重點實驗室) | 從事多媒體分析、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開發工作,獨立或合作申請國家、省市或企業項目,承擔技術成果產品化和推廣工作,協助指導研究生,參與實驗室日常管理與建設工作。 |
1、博士學位,年齡一般40歲及以下,特別優秀者可適當放寬年齡要求; 2、在多媒體分析、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頂級期刊或會議發表過高水平論文,具有獨立的科研能力; 3、具備相關的項目管理與開發經驗,有較強的工程管理與開發能力; 4、積極主動、認真負責,自驅力和事業心強,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項目組織能力。 |
0-1 |
聯系人:尹垚 聯系電話:86-10-62758116 13611175346 電子郵箱:yaoyin@pku.edu.cn 聯系地址和郵編: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理科二號樓2613室(100871) |
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 研究技術系列(雙湖實驗室) |
1. 開展圖形圖像視覺、智能交互、虛擬仿真、工業軟件等專業領域的相關研究; 2. 承擔專業領域相關科研項目的系統研發 |
招聘圖形圖像視覺、智能交互、虛擬仿真和工業軟件等專業領域背景的研究人員。該職位需要具備一定國際水平的學術背景。候選人能夠承擔大型的專業領域科研項目,具備相應專業領域的關鍵技術與系統開發經驗。 崗位要求: 1、具有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和力學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 2、在圖形圖像視覺、智能交互、虛擬仿真、工業軟件等專業領域有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并在國際知名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者優先,系統開發經驗豐富或者編程開發能力強者優先; 3、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與跨學科團隊合作; 4、工作認真負責,具備良好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 |
0-2 |
聯系人:雷靜文 聯系電話:86-10-62765819 電子郵箱:leijw@pku.edu.cn 聯系地址和郵編: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 理科一號樓1322N室(100871) |
(一)申請教研系列:
1、個人申請書(需明確申請職位和預計來校時間)。
2、個人詳細履歷(同時包括任職證明、研究陳述、教學陳述和發表列表等)。
3、未來3-5年的學術工作計劃。
4、不少于3封推薦信(建議附加提供校內同行、導師或合作導師的推薦信)。
5、代表性學術成果。
6、所有學歷學位證明復印件。
以上材料,每一項制作成單獨的PDF文件,應聘郵件標題為:姓名-計算機學院(申請職位的名稱)
提交材料截止時間:長期有效。
(二)申請研究技術系列
1、個人應聘申請。
2、個人詳細履歷(同時包括任職證明、研究陳述、和發表列表等)。
3、合同聘期內的工作計劃。
4、不少于3封推薦信(建議附加提供校內同行、導師或合作導師的推薦信)。
5、代表性學術成果。
6、所有學歷學位證明復印件。
以上材料,每一項制作成單獨的PDF文件,應聘郵件標題為:姓名-計算機學院國重實驗室(申請職位的名稱)
提交材料截止時間:長期有效。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