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高層動態 > 六十年格物窮理 一甲子春華秋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巡禮

關注微信

六十年格物窮理 一甲子春華秋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巡禮

時間:2017-08-22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本報記者 倪思潔

出了蘭州火車站,沿著天水南路一路向北,走上天水中路,經過蘭州大學,遠遠地能望見蘭州飯店。蘭州飯店的對面,立著一棟簡易的寫字樓,上面寫著幾個藍色的大字——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60年前,這個研究所只有一棟3層的小樓,研究人員全部到齊剛好坐滿一個小會議室。60年后,這里擁有了14個研究實驗平臺,在職員工919人,被稱為“國家重離子科學研究基地”。

整整一甲子,春華秋實間,時間賦予了近代物理所何種生命積淀?近代物理給歷史留下了哪些時代光芒?讓我們一起穿過時空的長廊,走近這支在祖國西部扎根了60年的科研隊伍。

1957~1973:

從無到有的那些歲月

它的誕生,源于國家的發展需求。

為了發展我國的原子能和核科學事業,1955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有計劃地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部署,并決定在大西北建立一個核科學研究基地。1956年,周恩來總理指示:“應在蘭州設一原子核科學研究點。”

于是,一個重大的工程開始醞釀。1957年,著名核物理學家楊澄中先生帶領23位科技人員、4名圖書資料人員和10名工人與甘肅省調配的20名黨政干部一起籌劃。6月份,“中國科學院蘭州物理研究室”正式成立。這便是近代物理所的前身,楊澄中任所長。中國物理學研究史的新篇翻開了。

那一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近代物理所第二任所長魏寶文剛從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師從楊澄中。自那之后,魏寶文和近代物理所的科研人員一起,見證了研究所發展的點點滴滴。當時的魏寶文22歲,近代物理所是個新生兒。

他們見證了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613工程處的歷史。1958年6月,這個對外名叫“電子室”的地方,開始籌建蘇聯援建的156個重大項目之一 ——1.5米回旋加速器。

他們見證了蘭州物理研究室與613工程處合并的歷史。1961年12月,合并后的機構被稱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代號西北203所,由第二機械工業部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

他們見證了1.5米回旋加速器建成的歷史。1962年年底,在楊澄中先生的領導下,這個“一五”大科學裝置的建成讓不少物理學界的科研人員為之振奮。

他們見證了600千伏高壓倍加器誕生的歷史。這項在1965年取得的成就,在1977年與400千伏高壓倍加器一起獲得1977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62年到1965年,我們都在用1.5米回旋加速器練兵。到1965年時,第二機械工業部下達任務,一個是氘—氘及氘—氚反應截面測量,一個是快中子對鋰6和鋰7的非彈性截面及能譜測量。”魏寶文說。這兩項任務都與當時的氫彈設計直接相關。

對這兩項任務的完成,核工業部如是評價:“這兩項研究任務的完成,為國內核工程研制設計提供了熱核材料可靠的第一手數據;同時,對于檢驗當時國外文獻相應數據的可靠性,澄清存在的某些分歧,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從數據結果和測試技術來看,分別達到了當時的國際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

1973~1997:

成功轉型夯實基礎

與生俱來的時代使命感,一直深深地刻在近代物理所的骨髓里。

1970年,近代物理所開始進行1.5米回旋加速器的改造,使其可以加速碳、氮、氧等重離子。同時,研究所還開始著手合成98號、99號和100號核素。

1973年3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批示,近代物理所由二機部轉歸中國科學院領導。“當時,中科院確定近代物理所的科研方向為低能核物理,并以重離子核物理為主攻方向,同時積極開展應用研究。”魏寶文告訴記者。

方向已定,近代物理所的轉型之路步入正軌,重大科研成果接踵而來。

“反應堆系統研究及大質量轉移”研究,獲198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輕系統深部非彈性碰撞”研究,獲1986年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非完全深部非彈性散射”研究,獲1991年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我國重離子核物理實驗研究新領域,由此開辟。

1976年11月,在國家計委的批準下,近代物理所還負責設計、建造了分離扇重離子加速器系統SSC,并于1988年建成。

在新核素合成方面,1989年起,研究所將主要研究方向定為新核素合成及其生成機制、核結構和衰變性質研究,在5個核區合成20多種新核素,合成了105和107號兩種超重新核素。

在這些科研和工程項目的基礎上,1991年,經國家計委批準,近代物理所成立了“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成為我國最早的三大國家實驗室之一。

1997年建成蘭州放射性束流線,拓寬了核物理研究新領域,年均運行時間1000小時,同時在輕質量區核結構和核反應研究方面取得許多重要成果。

除了基礎研究,在這段時間里,近代物理所還將目光投向了應用轉化。“在1.5米回旋加速器首次改造后隨即開展了中高能重離子的應用研究,并于80年代成立了面向應用研究的研究室。研究方向涉及輻照育種、材料輻照效應、核孔膜、重離子治癌機理研究等。”近代物理所現任所長肖國青介紹說。

1998~2010:

自主創新形成特色

歷史的齒輪總是不停地轉,轉白了科學家的黑發,也轉來了一批年輕的思想。

為使我國核物理研究突破低能量低分辨的局限,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并在一些重要領域處于世界優勢地位,1991年,在成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時,近代物理所又提出了建設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存儲環(HIRFL-CSR)的新設想。

1998年,國家計委批準HIRFL-CSR立項。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接過前任所長、著名物理學家羅亦孝的接力棒,成為近代物理所第四任所長。那年冬天,在他的主持下,HIRFL-CSR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奠基了。

項目進展和時間一起飛速向前。2004年,冷卻存儲環總裝。2008年,項目竣工驗收,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優質完成,諸多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到2010年間,實現全離子加速。2011年,實現重離子的一萬秒均勻慢引出。2008年至2014年間,在高精度等時性原子核質量測量方面陸續取得成果,引起國際同行重視。

利用大科學裝置的優勢,近代物理所開展了重離子冷卻儲存環高電荷態原子物理實驗,利用慢引出束流開展外靶核物理實驗,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重離子領域的科研地位。

科研人員還建造了新的終端,用重離子加速器提供的重離子,開展航天元器件單粒子效應加速器實驗,對型號任務、核高基項目中的元器件單粒子效應進行考核和評估,年均供束時間700小時。

同時,他們還利用現有平臺開展材料研究、重離子誘變育種研究及治療腫瘤臨床試驗等。從2006年到2013年,共治療了103例淺層和110例深層腫瘤患者。

至此,我國重離子科學研究基地已然建成。

2011至今:

跨越發展開拓未來

特色鮮明的近代物理所,在“創新2020”戰略中,明確了“重離子科學與核技術研究”的定位。

時至今日,近代物理所仍然沒有忘記建所之初的特點——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當前,我們參與先導專項‘未來先進核裂變能—ADS嬗變系統’,協同相關單位,著力攻克ADS關鍵技術,建造核廢料安全處理處置預研裝置,致力于引領世界ADS研究,打造國際先進核裂變能技術研發中心。”肖國青說。

今年6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的ADS先導專項——25兆電子伏特連續波超導質子直線加速器通過達標測試,再次創造了同類加速器國際最高紀錄。

“同時,我們依托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充分發揮重離子束流不可替代的優勢,解決重離子物理前沿和重離子束應用領域重大科技問題,致力于形成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重離子科學研究中心。”肖國青說。

他表示,近代物理所有3個突破方向:一是在先導專項領域,突破ADS關鍵技術,建立預研裝置,協同相關單位,研制小型器、靶、堆系統;二是在基礎研究領域,完成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在天體核合成過程和原子核殼層結構演化等研究方向上取得創新成果;三是在應用研究領域,實現重離子束的應用,充分利用重離子的特點開展應用研究,為國防、區域經濟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做貢獻。

未來,近代物理所還將重點培育先進離子加速器關鍵技術、重金屬散裂靶技術、先進核能裝置材料研究、極端條件下的重離子物理、空間輻射效應地面模擬等5個學科方向。

在談及近代物理所的當下和未來時,肖國青時常提起近代物理所的“元老”:“我們的歷史是他們用心血和汗水創造的,我們也相信,明天會更好。”

60年過去了,當年22歲的小伙子魏寶文已經進入耄耋之年,近代物理所卻依然生機盎然。“我的成長,是匯入國家發展和歷史發展的洪流里的。”魏寶文常向年輕人感慨,這個研究所又何嘗不在與國家歷史同進退?

至今,魏寶文還記得,1958年的那個初秋,他和自己的前輩一樣,背著行囊,下了火車,經過蘭州大學、蘭州飯店,到了那個貧瘠卻讓他的夢想扎下根的地方。今天,像當年的魏寶文一樣的年輕人,仍在陸陸續續帶著行囊與夢想,走著魏寶文曾走過的那些路,為近代物理所續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中國科學報》 (2017-08-22 第1版 要聞)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