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最新一期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雜志同時在線發表了4篇以中國科研機構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的研究論文。
這四篇論文分別來自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團隊,浙江大學免疫所曹雪濤院士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房靜遠、陳縈晅、洪潔、陳豪燕與美國密歇根大學鄒偉平合作團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合作團隊。其中來自徐華強團隊的論文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
《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也因此備受關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細胞》雜志同時發表4篇中國科研機構為主要完成單位的論文的情形非常罕見。這也是繼今年3月《科學》雜志同時發表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別完成的4篇論文之后,國際頂級期刊再次同時發表四篇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此次的4項重要研究進展分別是: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人才”特聘教授徐華強領銜的國際交叉團隊經過聯合攻關,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強X射線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復合物的晶體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傳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
浙大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團隊篩選出一種蛋白分子,它能大大增強干擾素的抗病毒效應,從而促進機體對各類病毒的抵抗能力。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的房靜遠教授、陳縈晅副教授、洪潔和陳豪燕副研究員以及美國密歇根大學鄒偉平教授聯合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具核梭桿菌可以阻止化療引起的癌細胞凋亡過程。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組和章新政組則成功解析了Leptotrichia buccalis (Lbu)細菌中Cas13a與crRNA(CRISPR-RNA)及其target RNA三元復合物3.08A的晶體結構、Cas13a與crRNA二元復合物3.2A的電鏡結構。
專家認為,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地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上,充分表明了中國近幾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和巨大進步。(郭地)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