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冷泉港實驗室進行了以“人、猴和小鼠胚胎生殖系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評價”(Evaluating the safety of germline genome editing in human, monkey and mouse embryos)為題的演講。據視頻資料,賀建奎在該演講開頭說:這個演講“以基因編輯中的脫靶效應(off-targets)和嵌合體(mosaicism)為主題”。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在演講中,他描述了一系列關于小鼠、猴子和300多個人類胚胎的非常大的初步實驗。“CRISPR的其中一個風險是它可能引入偶然或脫靶的突變。但他聲稱他在試驗胚胎中發現很少或沒有不必要的變化。”
正在進行基因編輯人體實驗的賀建奎這樣“告誡”在場的研究者:“對人類的基因編輯可能將在不遠的未來發生。所以,我想要提醒每個人,我們應該緩慢且謹慎地做這件事。因為一個單獨的失敗事件有可能殺死整個領域,就像這個例子:死于生物技術的Jesse Gelsinger(The Biotech Death of Jesse Gelsinger),他因基因治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