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隨著南極極夜到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位于南極昆侖站的視寧度測量望遠鏡(KL-DIMM)測量到了冰穹A地區的夜間大氣視寧度,同時證實了在地表8米之上有機會獲得極佳的大氣視寧度。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商朝暉說,這是首次直接測量到冰穹A地區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視寧度表征大氣湍流造成望遠鏡成像抖動的模糊程度。視寧度數值越小,說明大氣湍流越弱,成像的角分辨率越高,望遠鏡對暗弱天體的探測能力就越強,因此地面大型望遠鏡的建設需要選擇優良的臺址。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臺測得的視寧度一般在0.6角秒,而在冰穹A地區測得了0.3角秒的視寧度。不過,對冰穹A地區天文觀測資源的確認,還需要更長期的監測數據。
今年1月,在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辦公室、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下,商朝暉等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在海拔4000余米的昆侖站安裝了兩臺KL-DIMM,并將其架設在8米高塔架上。安裝調試結束后,KL-DIMM即開始自動觀測,已獲得大量白天視寧度測量數據。測量結果表明,即使在白天,很多時候也同樣可以獲得優異的自由大氣視寧度。
據介紹,在KL-DIMM研制過程中,有多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是首次實現了小型赤道儀在冰穹A地區冬季的運行,將來可用于冰穹A地區其他小型望遠鏡的運行,并為大望遠鏡提供借鑒;二是開發了無人值守智能觀測系統,實現了從觀測規劃、望遠鏡指向到圖像獲取和保存、數據處理、結果回傳的全自動觀測。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