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9月4日電 專訪:科技創新合作正在成為中非關系發展新的增長點——訪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非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迅速,既拓展了中非合作的范圍,更豐富了中非合作的內涵,正在成為中非關系發展新的增長點。
白春禮當天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大學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主辦的“ANSO干旱區與濕地生物多樣性國際會議”,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白春禮說,過去5年中,依托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下稱“中非中心”)這個有效促進中非科技創新合作的平臺,中科院面向非洲各國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精準聚焦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環境保護、野生生物保護、公共健康等重大共性需求,將基礎研究、先進技術研發、應用示范和科技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為中非科技創新合作樹立了典范。
白春禮說,中非中心與肯尼亞等10多個非洲國家近2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實質性合作,累計招收了210名非洲留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階段就參與到雙方的科研合作中,未來將成為非洲科技事業發展和中非科技創新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白春禮說,未來中非科技創新合作要聚焦非洲人民關心的共性關鍵問題,深入研究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更廣的范圍內凝聚科學共識,依托中非中心等重要合作平臺,在糧食安全、生態環境、野生生物、公共健康等領域共同部署一批旗艦合作項目。比如針對糧食安全,建設現代農業研究與技術示范中心;針對公共衛生和健康問題,建設非洲藥用植物研發中心;針對非洲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數字鴻溝”問題,建設非洲遙感衛星數據地面接收站并提高當地的應用能力;針對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東非水塔”計劃。
白春禮強調,中科院將著眼于非洲國家的未來發展,進一步幫助非洲國家加強能力建設。以青年人才培養為核心,依托中非中心,持續向非洲各國提供獎學金和技術培訓,為非洲培養一大批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
白春禮2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與非洲科學院院長菲利克斯·達克拉舉行了會談。雙方就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及能力建設合作、中非科技合作達成一系列共識,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白春禮說,中科院將積極支持發展非洲科學院成為ANSO成員,共同搭建高效務實的科研合作網絡,促進全球范圍內學術機構間的科技創新與能力建設合作;共同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傳染病防控等課題研究;共同支持中非中心的建設和運行,進一步發揮它促進中非科技創新合作的重要平臺作用,向非洲更多國家的學術機構開放。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