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一位失業一年多的35歲留美女博士,為了生活,做了藥廠新藥的“小白鼠”(人體試驗對象),月薪不到2萬元新臺幣(約人民幣(6.1435, 0.0020,0.03%)4112元),甚至不如應屆畢業生。
據報道,全臺擁有碩博士學歷的人數,今年暑假正式破110萬人大關。碩博士滿街跑,連帶也影響薪資行情。據臺灣當局勞動主管部門統計,2013年研究生以上、初次人員的經常性薪資為32017元,較2008年的31453元,只多了564元,等于近7年來幾乎沒有增長。反觀2003年至2006年,研究生以上薪資,卻累計快速增長3609元,情況是迥然不同。
留美拿到博士學位的Jany,大學、本科念的都是一流的公立理工科學府,在校成績名列前茅,返臺后,不到30歲就順利進入私立大學任教,堪稱“人生勝利組”。不料,就在她擔任大學助教的第6年,生活全變了樣,因為學校像她這樣的留洋博士實在太多,在升等競爭中,Jany沒有通過考核,無情地遭到學校解聘。Jany自去年9月開始成了失業一族,Jany坦言,這是她在攻讀博士之際,從未計算到的失業風險。
在失業期間,Jany也想要發憤圖強、有所作為,但結果都不如預期。
履歷上不敢寫留美博士
Jany透露,面試過程中,每位主考官都對她的博士學歷相當好奇,她坦言助理教授升等不順,才希望以流利英語,進入待遇較高的企業服務,原本以為自己不錯的外型,服務業會喜歡,沒想到最后仍毫無音訊。
迫于生活壓力,Jany只好先去當藥廠新藥的人體試驗,過程中要試驗各藥廠的新藥物、做腦波掃描測試等,但一個月薪資連2萬元新臺幣都不到。她說:“現在是先求有、再求好”,在人體試驗的過程中,還是可以邊找工作、邊等待。
但這回Jany學聰明了,在應征服務業性質的工作時,履歷表只寫到臺灣碩士學歷,希望提高錄取率。
鏈接投50份簡歷無下文博士改碩士學歷反被錄用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根據一份調查指出,臺灣博士生求職9成“吃過鱉”,在少子化趨勢下,學術界根本容納不了這么多博士人才。博士畢業的Michael,就曾投了50份簡歷沒下文,最后降格改以碩士學位求職,沒想到卻被錄取了。
現年35歲的Michael,原本碩士畢業即就業,在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下,又去考取博士班就讀,沒想到博士念完后投了50份簡歷、竟然等了半年都沒有廠商通知面試。
Michael這才發現,頂著博士高學歷,有時反而成為求職時的包袱,企業主不是擔心沒相關工作經驗,就是認為大材小用以及待遇等等考慮,最后都沒有進一步聯絡;現在月領5萬元(新臺幣,下同)的Michael說,最后他刻意隱藏博士學歷,縮減高學歷產生的距離感才被錄取的。
分析九成企業只要大學、碩士足夠
臺灣104獵才派遣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現在就連科技業的龍頭,今年開出的博士學歷職缺,明顯比前兩年少,主要是企業人力精簡、自動化流程,科技公司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博士生,不少名額以碩士學歷來取代。
晉麗明指出,目前博士人才仍難以被碩士取代的是IC設計業,高端科技還是需仰賴學有專攻的博士人才,但對九成以上的企業來說,求職者只要擁有大學、碩士學歷就足夠。
晉麗明建議,除非對學術非常有興趣,否則,攻讀博士必須將機會成本考慮進去,因為博士學位得花5年、8年才取得,偏偏這是職場生涯最精華的時段。
根據臺灣1111人力銀行曾做過的調查顯示,博士學歷者因高學歷而曾遇到求職困擾的比例,竟然高達九成。
臺灣大學副教授辛炳隆分析,近年來學校廣設文法商碩博班,職場最需要的理工科系卻相對較少,因為理工科需要建實驗室、器材設備,投入成本較高,學校廣設意愿低,而文法商的起薪本來就較低,過多的碩博士畢業生,反而會拉低初任人員起薪的平均值。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