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霖繪
在中國大陸這片新興市場,西方企業面臨著來自中資企業的對人才的激烈競爭,不得不采取策略挽留中國人才。國內優秀企業的實力正逼近國外企業,發展國外市場也勢在必行,而海歸的海外經驗正是國內企業之所需。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海歸選擇回國發展。
求海歸:企業海外發展所需
國內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開拓海外市場和完善海外渠道上,特別需要有海外供職經驗、尤其是有豐富行業經驗的海歸人才。據報道,國內有公司想用100萬美元合約從外企手中挖走海歸人才,因其十分了解西方零售業的供應鏈及其市場需求,能夠很好掌握海外市場。
在第五屆海歸人才招聘會上,新浪公司負責人魏寬談到:“新浪在北美已有分公司,我們需要海歸人才幫助我們進入國外市場。未來將開拓日本、韓國等市場。”
新興科技公司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為開辟海外市場,也在尋找能夠勝任海外業務的海歸人才。在小米公司8位主要創始人中就有來自金山、谷歌、微軟等的5位海歸。
國內知名招聘公司前程無憂的職場專家王劍分析,近幾年,國內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對有國際化背景的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為此開出了頗具市場競爭力的待遇清單。因此,海歸人才市場正出現從外企向國內企業轉移的趨勢。國內企業對于海歸人才的吸引力在提升。
挖海歸:縮小外企薪資優勢
在國內經濟增長率仍然居高背景之下,發展迅速的國內企業早已開始開拓海外市場。高效益的國內企業可提供穩定的工作,薪資也越來越高。在編寫《2013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的教育培訓公司啟德教育的市場部高級經理顧駿看來,海歸進入國內一些世界500強的國企,收入相加不遜于外企,而且國企工作穩定性更高。
據服務于西方和亞洲企業的顧問公司CEB的一項調查,2012年有47%的中國員工更愿在本土企業工作,選擇外企的員工比例只有24%,與五年前只有9%的人選擇中資企業、42%的人選擇外企的情況正好相反。該公司亞洲區負責人布拉德·亞當斯說:“外企長期以來的優勢已不復存在。”
薪酬專家稱,一些海歸高管是被薪水和福利吸引回國的,他們的薪酬比在西方跨國公司高出50%。 小米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在某次招聘中,對不要求專業、履歷的海歸,起薪即達到7000元人民幣,高于同等職位外企員工的平均薪資,更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和新鮮的團隊模式。
留海歸:國內企業前景廣闊
縮小薪資差距,只是國內企業與外企在海歸人才競爭中的第一步。在更多海歸看來,國內企業的發展空間更大,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更強,才是選擇國內企業的理由。
在西方跨國公司任職20年的陳瑋,接受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伸來的橄欖枝,擔任其高管職務。陳瑋說,他當時沒打算離開原公司駐上海的董事總經理職位,但萬科執意邀請,并向他描繪了為中國老齡化人口提供住房以及在新加坡、紐約等城市擴張業務的前景,他最終被說動。 現任國內企業的海歸高管還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擁有可與國外企業比肩的全球抱負和頭腦,可以給海歸提供決策權限范圍更大的職位。
科銳國際首席執行長郭鑫從外企離職后,于2011年加入現在的公司。他說,在中國為一家國內企業工作,意味著能夠進行全球性的決策,而非讓別人替你做決策。郭鑫說,他看重的不是更大的頭銜或更高的薪資,而是職業滿足感。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