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申請到獎學金,數十萬的留學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在中國人民大學就業辦公室莫海兵看來,如果把留學視作一種智力投資的話,最近5到10年的時間里,這筆投資收益下降的趨勢很明顯。
“過去剛從海外留學回來的MBA,一般會有經理職位,甚至進公司管理層,現在這種機會很少了。管理崗位畢竟有限,海歸也越來越多。留學不僅有經濟成本,還有心理成本,比如出國適應陌生環境的壓力和回來后的心理落差”。莫海兵說道。
相比較國內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海歸身份的優勢日漸淡化。
曾作為交換生去俄羅斯留學回來的劉女士說,海歸的經歷只是會讓簡歷顯得好看些,到了面試環節,“你是真金還是‘鍍金’,一聊就知道了。”用人單位也日趨理性,不會僅僅因為是海歸就高看一眼。
一面是海歸身份的貶值,另一面是部分高校和企業對海歸博士的渴求。
“目前海歸人才里最多的是碩士,博士比較稀缺,除了招聘會之外,我們會通過各種人際渠道,網羅優秀的海歸博士”。南通大學人事處副處長鄧小泉告訴記者。
江蘇省提出,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圍繞這一目標,出臺了《江蘇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國際化水平部分,將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比例目標值確定為30%以上。目前,南通大學的這一比例不到20%。
在鄧小泉看來,學術平臺、科研氛圍和研究方向是海歸博士求職時重點考慮的內容。令他為難的是,一些剛畢業的海歸博士提出的要求很難滿足,比如有自己的實驗室或者能帶博士生。
不僅是高校,一些企業在招聘技術人才時也特別歡迎海歸博士。武漢的金牛管業是其中的一家。“我們很需要材料和自動化領域的海歸博士和外籍人才,幫助進行產品和設備的研發”。金牛管業戰略發展經理汪文斌說道。
汪文斌認為,海歸博士的優勢主要在于他們有著國際化的視野,緊跟國際技術前沿、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強。“語言能力也是個強項,公司在比利時設有研發中心,海歸博士和國外專家溝通起來更順暢”。
在海歸博士越來越受青睞的當下,童鞋們有沒有考慮出國去攻讀博士呢?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