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科技動態 > 真正“上帝視角”:中國首部遙感監測綠皮書出爐

關注微信

真正“上帝視角”:中國首部遙感監測綠皮書出爐

時間:2017-06-14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中科院6月12日發布了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聯合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等單位策劃出版的“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
 
報告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經濟社會發展25項指標中的7項建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的評價指標,緊緊圍繞中國的土地利用、植被狀況、典型城市群區域、大氣狀況、糧食生產形勢、水資源與水環境等熱點問題展開論述,并就 京津冀協同發展、胡煥庸線等專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遙感技術為什么能夠監測這么多項環境指標呢?我們來看一幅中國衛星遙感影像圖
 
 
這幅美麗的影像是由400多景2015年的GF-1衛星WFV影像拼接而成,地圖投影為雙標準緯線等角圓錐投影
 
除了可以看到整片中國大陸,遙感技術還可以觀測到北京城近40年來中心建成區以“攤大餅”的形式向四周快速擴展,總面積擴大了約6倍。
 
 
 
通過遙感還能更細致地觀察到黃河入海口時間序列遙感影像。
 
 
淮河下游被洪水淹沒,航空飛機獲取的受災區遙感影像,以及解譯出的洪水淹沒范圍。
 
 
都江堰紫坪鋪水庫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之一,上圖是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拍攝的紫坪鋪大橋斷裂的遙感影像,下圖是2009年拍攝的重建后的紫坪鋪大橋遙感影像。
 
 
島礁不僅外表瑰麗華美,各具特色,猶如一顆顆灑落在湛藍海面上的寶石,宛如人間凈土,同時島礁也是各自海域的航行要道,對我國的經濟、軍事、政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呢,通過“神奇”的遙感技術,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觀察到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同變化,“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便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遙感監測報告主要由總報告、分報告和專題報告三部分組成。
 
總報告分為五個部分:20世紀80年代末至2010年中國土地利用狀況;2001-2014年中國植被狀況;2010-2015年中國大氣質量;2010-2015年中國糧食生產形勢;2000-2015年中國水分盈虧狀況與水環境
 
那么,是不是很好奇報告監測結果什么樣呢?
 
1980s末至2010年中國土地利用狀況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遙感地球所等首次建設了中國1:10萬土地利用及其動態數據庫,具備自主更新能力。
 
在遙感監測的20余年期間,我國土地有266193.86平方千米改變了一級利用屬性,占遙感監測土地總面積的2.80%。城鄉工礦居民用地、耕地和水域面積增大,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減少。動態變化廣泛出現在全國范圍,東部區域和北方相對集中。
 
 
其中,耕地變化最為顯著,面積變化呈現先增后減的階段性特征,同時其動態變化面積高于所有其他土地類型,分布重心則向北和西北有所遷移。
 
 
2001-2014年中國植被狀況
 
報告利用了關于植被的參數有這幾個:葉面積指數(LAI)、植被覆蓋度(FVC)、植被凈初級生產力(NPP)、植被物候、森林生物量、森林冠層平均高度。
 
2001-2014年中國植被MFVC(最大植被覆蓋率)與MLAI(最大葉面積指數)變化趨勢具有較好的一致性,MFVC變化率增加比例占所有植被區域的52%,減少的區域占所有植被區域的43.7%。
 
寧夏平均變化率高,上升速率達到每年平均1.2%;而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個城市化顯著的區域MFVC變化率都呈顯著下降趨勢。
 
 
MLAI變化率
 
 
MFVC變化率
 
2001-2014年中國植被MLAI總體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呈現上升趨勢的區域占全國的60.7%,其中黃土高原、東北地區和南方沿海地區呈現顯著上升趨勢。
 
2010-2015年中國大氣質量
 
關于大氣質量監測,中科院研發了大氣顆粒物衛星遙感監測技術體系,基于多源衛星遙感數據,提供全國尺度的大氣顆粒物監測數據,以彌補了地面監測數據空間代表性的不足。
 
 
我國大氣渾濁度呈現沿“胡煥庸線”東高西低的空間分布。
 
 
2015年全國大氣渾濁度遙感指數,與2010年相比下降6%
 
可以看到,2010-2015年全國平均大氣渾濁度在整體上呈現降低的趨勢。
 
另外,根據衛星遙感觀測結果,2010-2015年中國NO2 柱濃度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中國大氣NO2柱濃度高值區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其次是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和新疆烏魯木齊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值區;
 
2.2010-2015年整體上NO2柱濃度的高值區范圍有所縮小,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均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中國大部分地區NO2濃度的降低,有力證明了中國近年來大氣污染控制政策的有效施行。
 
2010-2015年中國糧食生產形勢
 
2010-2015年間,中國糧食總產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54949萬噸,到2015年達到56808萬噸,5年間共增產1859萬噸,增幅為3.38%。
 
 
2001-2015年中國水分盈虧狀況
 
2001–2015年,全國平均水分盈余量最少的2011年為134.3毫米,水分盈余量最多的2010年為251.4毫米,相差1.9倍。
 
 
2001–2015年,全國平均水分盈余量無明顯變化趨勢。從各個分區看,北方6區、南方4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平均水分盈余量亦無明顯變化趨勢,年均增加量微弱。
 
 
2000-2015年中國大型地表水體水質狀況
 
從2000-2015年,全國統計的175個大型地表水體中,雖然年間有波動,整體來看,全國A類B類水體個數在上升,C類D類水體個數在下降。
 
A類清潔水體個數從48個上升到63個,B類較清潔水體個數從64上升到68個,C類渾濁水體個數從46個下降到38個,D類非常渾濁水體個數從17個下降到6個。
 
 
2000-2015年中國濕地變化特征
 
2000年到2015年間中國濕地總面積表現了持續減少的特征,濕地面積總體凈減少約3.00萬平方千米,減少約5.36%。但整體來看濕地面積減少的速率變小,濕地減少速率由2000-2005年的2200平方千米/年減少到2010-2015年的1500平方千米/年。
 
 
 
報告呈現的狀況大概這么多,要想知道更詳細的信息就自己去入手一本綠皮書吧。以綠皮書的形式將遙感監測成果進行出版,是中國遙感界的第一次嘗試。 未來,遙感監測綠皮書將以每年1本的頻次更新。
 
通過遙感技術除了監測我們所生活環境各方面因素的變化,同時也為我們勾勒出人類所居住之土地時時變幻的美妙形象,更直觀了解人類與地球如何共生共存。
 
我想你可能還沒看夠,最后再附上一張遙感技術拍到的鳥巢2003-2016年“筑巢全過程”再過把眼癮。
 
 
文字:蘇琬茜、邱晨輝。綜合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資料來源于《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