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棟
隨著今年上半年首顆新一代北斗衛星的成功發射,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展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在日前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國際最高科技進步獎 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孫家棟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目前,“北斗”應用的發展比預想的要快,但未來北斗導航信息要與互聯網等融合發展,進一步互通共贏。
孫家棟指出,衛星導航領域的每一次進步,都為經濟社會帶來新的發展動力,目前衛星導航在地理測繪、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精準農業、氣象預報等各行業的應用已完全超越了人類的想象力,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
目前,中國的北斗系統正迎來飛速發展。孫家棟認為,從相關指標來看,北斗和全球其他三大導航系統不相上下,特別是北斗系統有“短報文”的優勢,依靠北斗,“不僅知道自己在哪,我還能讓別人知道我在哪,相互之間能夠互動”。
“北斗應用的發展比我預想的要快”,孫家棟指出,北斗的發展對國計民生意義重大,例如,汽車導航、公路交通管理、校車安全管理等。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信 息基礎設施,北斗系統現已形成包括基礎產品、應用終端、運行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自主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價格與國際同類產品 基本相當,銷量超過600萬片,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大地測量、救災減災、手機導航等領域,效益顯著。
孫家棟指出,北斗的發展有3個階段,首先是試驗驗證階段,即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的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 的國家。第二個階段,是到2012年底,我國面向亞太區域提供了運行服務。第三個階段則是將北斗發展成為全球系統。力爭到2020年能和全球其他導航系統 水平相當,并且還具備自身的優勢技術。孫家棟說:“新一代的北斗導航衛星計劃發射30多顆,今年計劃4次共發射5顆衛星。”
當然,從北斗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還存在企業過于分散、實力不強等現象。對此,孫家棟也表示,北斗的地面應用單位“從宏觀層面來看比較分散”。
“當前,衛星導航技術正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促進下,衛星導航數據獲取成本大幅降低,使信息互聯互通成為可能。”孫家棟最后 指出,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應用范圍遠超從前,因此天地信息應當融合發展,“只有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醫療等領域促進產業跨界融合,才 能實現衛星導航的驅動創新價值”。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