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專家觀點 > 路甬祥:開拓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新局面

關注微信

路甬祥:開拓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新局面

時間:2016-12-28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強調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黨和國家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創造產學研合作工作新業績,為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

抓住新機遇,為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增添新動力

黨和國家確立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從新的起點上再出發,開始新長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產學研合作創新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任務。我們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抓住機遇,勇于擔當,不斷提高協同創新的質量和水平,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要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創造更多自主創新、引領帶動、乃至顛覆性的科技和產業創新。要遵循規律,提升自信,注重戰略思維,協同支持基礎前沿研究,促進科學原創、突破基礎核心技術同時,更要著力促進自主創意創造、創新設計引領的集成創新,支持企業創造引領世界的產品、工藝技術和經營服務新業態,提高系統軟件、工具軟件、先進算法、信息網絡安全等技術的自主創新和應用水平。研究國內外市場發展需求,分析理解快速增長的工商業大數據,是最具價值的創新資源,可孕育創意無限的新產業。要通過政府支持、市場激勵、理念引導和制度保障,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構建網絡協同創新的新平臺、新生態,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提升區域創新活力,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

要積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實現創新價值的決定作用,落實以創新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激發協同創新各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按產業鏈匯聚融合創新資源,促進知識信息、技術成果更好更快地轉化為生產力。要努力發揮產學研合作優勢,協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行動計劃,加快實現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從供應側源頭支持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中國制造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加快向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轉變。要協同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建設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形成產業優勢和文化特色。加快交通物流、教育培訓、醫療健康、商業金融等領域的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提升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創新創業就業環境。協力推進節能減排,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綠色設計,引導綠色消費,從源頭和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更加關注“三農”,通過產學研合作提升農業現代化科技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農村發展,協力推進科技扶貧、精準扶貧、脫貧攻堅,讓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支持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匯聚國內外創新資源,支持中國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構建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命運共同體。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促進國家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揮協同創新先進地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助力東部地區率先創新發展,支持中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邊遠地區轉型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協同發展格局。按照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求,促進軍產學研合作,推動先進民用科技為國防建設作貢獻,發揮國防科技優勢,加快軍轉民步伐,拓展軍轉民領域,提升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維護國家和公共安全。

認清新形勢,開拓產學研協同創新工作新局面

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正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也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等拓展了新思路、提供了新工具、開辟了新天地。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制造強國的新目標,對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出了新要求,創造了新環境,我們的工作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努力開拓新局面。

中央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是指導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思想和行動指南。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我國科技創新從以跟蹤為主轉向并跑、領跑,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創新自信。著力解決科技與產業創新發展中不協調、不給力和彌補產學研協同創新鏈中的短板、弱項,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創新協調發展。必須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科技創新、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協力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堅持面向世界、開放合作,加強與國內外科技、產業、教育、金融投資等各界的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堅持科技創新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科技創新成果由人民群眾共創共享,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要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機制。促進多樣包容、務實高效的協同創新,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十三五”規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凝聚促進會工作重點,創新工作機制,著力支持建設科技資源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的網絡和大數據平臺、科技服務平臺、技術交流交易平臺,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和市場的導向作用,通過產學研用金協同創新,匯聚優勢創新資源,促進知識技術和創意更好更快更多地轉化為產業,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和文化價值。要充分發揮金融投資的助推作用,更加重視支持中小科技企業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揮促進會優勢,為政府、行業和企業提供科技咨詢、資源整合、發展評估、技術標準等方面的服務,使之成為創新合作的粘接劑、創新鏈條的潤滑劑、成果轉移轉化的催化劑、產業創新升級的促進劑。

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需要激勵保護創新創造、誠信合作的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會要積極促進完善立法、加強執法監督,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新創業者合法權益,維護開放統一、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要充分尊重協同創新主體的自主權,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以創新創業的質量、貢獻和績效為導向,發現、評價和獎掖人才。促進深化教育改革,堅持愛國敬業、立德為先,注重培養創新的興趣和信心,激發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培育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學習借鑒世界先進科學文化,推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要求,創新創造、求真務實、精益求精、開放合作、共創共贏的創新文化。要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機構、人才、市場、資金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創新發展的強大活力。

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時不我待。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同心協力、攜手努力,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