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來說,不比尋常。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慶祝成立百年華誕之際,12月初院方還在牛津大學成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研究所,這是中國在海外的首個醫學研究所。
如何依托這一國際頂尖科技人才基地,為我國培育出更多大師級的醫學人才?12月20日,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召開的以“聚天下英才、建核心基地、創世界一流”為主題的人才工作會期間,科技日報記者就相關話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曹雪濤。
打造集聚國際高端人才“橋頭堡”
“目前,我們的國際交流多為向國外學習,如采取派留學生、青年醫師出國進修,或請國際上的專家來指導等方式,鮮少在世界一流水準的醫學高地上建立自己實體化機構。而中國醫學科學院經過五年準備,終于在牛津大學建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研究所。”曹雪濤指出。
他說,研究所將瞄準醫學前沿創新研究和一些重大醫藥科技項目的合作,同時,會輸送青年教師、業務骨干和醫學生去學習;聘請一批國外專家參與研究,打造集聚國際高端人才的“橋頭堡”,為中國醫學機構在國外的拓展,特別是科技交流和教育合作積累經驗,探索可行的機制和模式。
他強調,“我們要積極融入世界醫學研究的大家庭和主流行列之中,而只有和高手并肩作戰,才能成為領跑的高手!”
培育高水平國家醫學領軍人才
曹雪濤指出,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國家級醫學科技創新中心,擁有以長學制臨床醫學生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國家隊”,將以“高端引領、人才為先”為發展戰略,力爭多為國家培育出高水平醫學領軍人才。
曹雪濤說,未來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是:著重培養對國家有責任、對民族有情懷的人才;尊重國際標準,參照發達國家凝練出的醫學教育規律,結合中國國情,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能力全面培養醫學領軍人才;采取醫科(院)模式,發揮醫科院強大的科研力量,讓18個科研院所6家醫院形成科教合一、醫研協同的教育資源平臺,促使學生能力與素質全方位提升;堅持協和特色,即堅持精英教育,質量為先,不僅注重培養醫德、醫術,還將大衛生、大醫學理念融入醫學教育與人才培養。
構建吸引人才創新的文化生態環境
“在吸引人才方面,要搭建一個長期穩定支持保障科技人員全心全意干事業的舞臺,否則待遇再高也難吸引到有事業心的人。”曹雪濤表示。
他提出,構建創新文化生態體系非常重要:我們正推動一種交叉融合、協同共長的文化,如成立由三個不同專業的研究所組成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中心,通過交叉融合形成1+1+1>3的效益;把醫科院的優勢資源和地方區域發展相結合,同地方院校展開交流合作與聯動發展;營造寬松的創新文化氛圍,重視年輕人的創造潛力與活力,著重看其工作狀態、創新意識,而不是比拼過去發表了什么論文;積極開展臨床科研,除了鼓勵臨床醫師與基礎合作從蛋白、基因水平研究疾病之外,積極引導臨床醫師的轉化理念,把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諸如創新藥物臨床效果的觀察、疾病轉歸與危險因素的多中心隨訪分析等工作。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