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十九大制定的宏偉目標,離不開科技創新;要在國際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做好科技創新,則離不開國際合作;而新形勢下中美科技合作的重中之重是搭建平臺,為兩國科技人員接觸交流提供政策和機制保障。”中國駐美大使館科技公使銜參贊陳富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
實現宏偉目標離不開科技創新
陳富韜表示,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樣的表述充分說明,創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過程中,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陳富韜說:“十九大提出了宏偉目標,令人鼓舞,但要看到,目標的實現是要踏踏實實干出來的。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是基礎性的。我們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強國夢,但要充分意識到國際環境變化對我們的挑戰越來越大。”
陳富韜指出,科技創新是國際化特色最突出的一個領域。科學的本質屬性要求是國際化的,技術跨國流動也日益活躍,國際交流合作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全球化趨勢推動下,科技創新資源的跨國流動越來越快,這就要求我們在立足于自主創新的同時,還要積極地融入到國際創新體系之中,吸納各種創新資源,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全球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帶來的紅利。
美國感受到了中國追趕的腳步
在國際創新體系中,美國是關鍵國家之一。陳富韜指出,美國的科研投入占了世界總科研投入的三分之一,美國的科技發展影響著全世界,因此只有深入了解、融入美國的科技創新體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主題和脈絡。中國要融入國際科技創新體系,與美國的科技交流合作至關重要。
陳富韜指出,中國正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如今國際社會看待中國的眼光已不同以往,對中國的看法也隨之改變。即使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也切實感受到中國具有了不容低估的實力。
“美國感受到了中國追趕的腳步”,陳富韜說,不僅是經濟成就,中國科技的進步也令美國擔憂,十九大報告中提及的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讓美國看到了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與此同時,美國內炒作我強制技術轉讓、竊取美國技術的聲音不斷,并在具體操作層次上進行防范,這對中美科技合作的開展構成了越來越大的挑戰。
發展眼光看合作:接觸本身就是勝利
陳富韜指出,依托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美國牢牢占據著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而支撐美國經濟和軍事發展的,是其深厚的科技實力與底蘊。盡管美國視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但鑒于中國科技發展的水平和國際地位,美國不會輕易放棄與中國的合作,兩國間的科技合作會有波折,但維護好合作關系是雙方的共同愿望。
陳富韜強調,科技合作要適應變化的國際環境,中美科技合作的進程也會隨著兩國關系的發展而變,因此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指出,時至今日,合作發表論文數量這樣的指標已不適用于考察中美科技合作的效率,單純合作項目對中美科技合作向前發展的推動力也越來越小,創新資源,尤其科技人員的全面交流接觸才至關重要。
“接觸本身就是勝利,”陳富韜說,“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隊伍,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就必須廣泛吸納與共享世界創新資源。只有中美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創新實踐者保持多方位的、‘毛細血管式’的聯系,才能全面提升兩國科技合作的潛力和水平。而當前科技外交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搭建兩國人員交流的平臺,為兩國科技人員多方位接觸交流提供政策和機制保障。”
陳富韜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離不開中美兩個大國的協力參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更需要全方位的支撐,而其中兩國科技領域的合作交流將扮演重要角色。機遇將與挑戰并存,相信中美科技合作之路會越走越寬。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