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說SCI數據庫有何問題,那就是個數據庫,里面很多的論文,有的質量好,有的質量一般,有的質量較差。而與中文期刊、法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等等語言期刊的論文(非英語的期刊都不進入SCI數據庫)沒有什么兩樣。比如,中國的某個期刊,以前辦了幾十年了,都是中文的,在國內和國際上影響都很好。中國人用中文投稿比較容易,有較多的作者在哪里發表了多篇論文;而當其改為英文期刊后,半年多至一年的時間就成了SCI收錄的期刊了。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而且這樣的例子很多。那是不是說,這個期刊一夜之間就從一個錦雞變成了一只鶴了呢?顯然不是,因為,還是那個刊物,投稿的還是那些人,因為中國的那些期刊基本還都是接受中國學者的投稿的。還基本都是那些人或者其團隊的其他人投稿。
又如,一個團隊要求其碩士生也在畢業前要發表1篇以上SCI論文,那么這個團隊就做到了。是不是這個團隊的學生就比其他的能耐很多或較多呢?不是的。因為,其他團隊的碩士生只是導師不要求他們要去發表SCI論文罷了。或者某個團隊導師要求其博士生在讀期間必須發表兩篇SCI論文才能答辯,那么均都可以達到要求,因此,也反映了SCI論文的刊登不難,你要發表就設法去發表即可。現在還有很多這方面的協助的公司,幫助潤色英文,幫助投稿和協助刊登的,等等。那么,這些在讀期間發表了兩篇,甚至多篇SCI論文的博士生是不是就比只發表1篇的能力強,做的研究內容多,或者做得好比較多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不管上述的在讀期間發表或不發表SCI論文的碩士生或者他們之發表中文期刊的論文者,或者只發表1篇還是那些發表2篇及以上SCI論文的博士生們,他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的水平及評價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區別。因為,這些研究生們所發表的那些SCI論文都是其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里的內容。
這些研究生們所發表的那些SCI論文都是其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內容,都寫在了其學位論文里了。其中就有相當多在讀期間發表了SCI論文的碩士生比沒有發表SCI論文的同學的學位論文的評價要低,或者發表過2篇及以上SCI論文,而且影響因子也較高的比只發表了1篇SCI論文的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的評價和分數要低。
由于我給研究生上《生態學專業英文》用的是生態學學科目前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的美國的《Ecology》,影響因子15.0,我從10多年來這個期刊發表的各類的研究論文作為教材,印成很厚的一本,教他們精讀,不僅讀前言,方法,也讀結果和討論的各部分的內容,細細的分析其語法,讀其研究的內容。我一直都感受到這么被認為最高影響因子的期刊,其研究的內容和探索的問題、進展和成果與中國的核心期刊的基本是一樣的。沒有什么較明顯的不同。有的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內容和難度和取得的收獲比這個期刊的許多論文還好。
當我評審其他人申報教授時提交的兩篇代表作時,往往是中文期刊的論文質量比發表在國外SCI的那篇論文要好。
我給研究生上《植物生態學》、《污染生態學》等課程,都要用很多中文和英文論文講解,可是我的感受是,那些英文的SCI論文與中國中文期刊論文的內容和質量是一樣的,用統計學的方法去分析,好的、較好的,一般的比率是一樣的。中文的許多研究也是很好的。英文的SCI論文的那些研究內容的方法和結果及分析也有較多是一般或者很一般的。只是外國的論文在前言給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紹這方面研究的概況。而中文期刊由于版面的限制不給講那么多,適當講一些即介紹為何要開展此方面的研究了。其他的沒有什么區別。這些不僅是我,而且在課堂上的10多至20多名研究生們都是這樣的感受和認識。
也就是說,SCI的論文也有好的論文,但是也有較差或一般的論文,中文期刊的論文也有好的論文,當然有的也是一般的。所以,我們不能搞凡是在SCI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就給比中文或其他語言發表的論文要額外高的獎金,或者評一些“稱號”要有SCI論文的條件。這是必須要整頓和糾正的。想在哪里發表都可以,只要是好的研究內容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關于SCI的不合理使用的很多的弊端已經有較多的文章剖析了,不在此贅述。
我們要抓緊恢復我國一個好的學術環境,改掉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那樣的學術形態,構建一個安靜、和諧,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崇尚科學的良好環境,不斷潛心探索各學科的理論,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和規律,在技術的理論和應用方面安心、靜心地探索和解決問題,不斷創新和發展。這樣就能提高我國的科技投入的效率,也能把我國的科技水平較好地提升,為國家各項事業的高效、優質、協調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