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3日,新冠疫情波及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超13.2萬例,在全球導致5000多人死亡。
新冠病毒,這種微小的病原體引發的不僅僅是公共健康危機,還阻斷了各種經濟活動。
受疫情影響,美股連日大跌。隨著病毒在歐洲50多個國家傳播,歐洲經濟和社會面臨疫情考驗。在亞洲,中日韓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響。
那么,此次疫情對各國和全球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會帶來經濟衰退嗎?如何應對由此產生的經濟挑戰?《中國科學報》就此采訪了國內外經濟學家。
《中國科學報》:這次疫情中,中國各地的居家隔離措施都非常嚴格。有些歐美國家在疫情防控上似乎并沒有采取大動作。您如何看待疫情防控和潛在風險之間的關系?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我不認為中國的隔離措施是所謂的過度殺傷。疫情明顯在發展和蔓延,如果控制不住,那就是人命關天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控制疫情,是任何一個明智的、有作為的政府應當選擇的。
我們不能因為經濟發展的問題,輕看中國這次采取的正確措施,我認為中央的措施是十分正確的,中國的經驗是成功的。
《中國科學報》:連日來,美股不斷下跌。在歐洲和亞洲,很多國家均受到疫情影響。您認為此次疫情會帶來全球經濟衰退嗎?對世界經濟復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李義平:疫情造成全球經濟的暫時停止是肯定的,這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件,經濟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世界上有多少這樣的偶發事件?最后總的趨勢還是前進,總是一浪越過一浪地發展。
世界經濟復蘇的壓力有多大,取決于疫情什么時候過去,而疫情什么時候過去,取決于各國的防范措施。
現在,世界上好多國家在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措施上有差距。如果疫情防范不住,經濟復蘇就談不上。如果疫情防范住了,經濟復蘇很快的。
這就好像戰爭,戰爭結束了,人力資本還在,技術還在,就會恢復得很快。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的確很大,但最終會有多大還很難說,我們無法判斷別的國家會怎么應對以及應對的效果。
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會大幅度下滑是肯定的,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還不小。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史系終身教授、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鄧鋼:美股下跌,并非完全意外。不過,美國實體經濟健康狀況基本良好,就業率高,“再工業化”穩步前進。股市的悲觀主義明顯與美國實體經濟的運營脫節。
當然,美國經濟確有供應鏈失調的風險。
但這個風險并非新近才有。美國曾長期依賴中東石油,直到本土頁巖油起飛,才解決了石油供應鏈的難題。從長遠來看,美股反彈只是時間問題。
至于受疫情影響的一些亞洲國家,經濟下滑以至于蕭條幾乎必不可免。
以旅游業立國的國家已經顯現行業蕭條,收入倍減,企業倒閉,員工失業。人們終于悟出人工智能和無人工廠才是未來人類社會生產的最佳選項。
在歐洲,最發達的德國還沒有封城。而且,德國并不依仗旅游業。只要德國不倒,歐盟區的工業將繼續維持。
像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這種混合經濟體國家,相當的收入來自鄉村種植業、釀造業、奶制品業。鄉村生活方式是免于罹患新冠肺炎災難的綠洲。
所以,即便是歐洲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只要遠離都市,經濟生活不會受太大影響。相反,亞洲稻作農業難免人群聚集,農村疫情會大大超過歐洲農村。
就美歐亞而言,美國出現大蕭條的可能性尚小。歐盟估計是短期的中等蕭條。亞洲的處境最為不利:一是工業發達,二是人口稠密,三是旅游業在經濟占比很高。
《中國科學報》:此次全球戰疫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德國兩次攔截運往瑞士的醫療防護物資受到關注。這也折射了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您認為這次疫情是否會使國際供應鏈產生一些變化?
鄧鋼:國際供應鏈運轉是以沒有戰爭和瘟疫為基本前提的。一旦出現戰爭和瘟疫,市場交易必然停止,武力奪取貨物也成為常態。
蘇劍:疫情過后,全球產業鏈肯定會有所調整,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產品不能完全靠進口,比如藥品、醫療用具、糧食。相關的產業鏈各國也都會有所保留,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會減小。
但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總體依賴度未必會下降。疫情全球大流行會影響中國的出口和進口,二者的增速可能都會下降,引發需求和供給雙萎縮,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十分不利,對于本就處于下行軌道的中國經濟來說是雪上加霜。
李義平:暫時的沖擊不會影響到這些大的、長期形成的鏈條。
全球供應鏈是長期形成的一種趨勢,中國還是制造,美國還是尖端,歐洲相對處于上游。中國可以借這個趨勢,彎道超車。
《中國科學報》:疫情在全球蔓延為我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引領者帶來了哪些挑戰?
李義平:中國可以借這個機會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特別是中國不宜實行強刺激的政策。
強刺激政策不僅不利于結構調整,而且會妨礙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正確的做法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營造良好的宏觀經濟運行環境。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