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專家觀點 > 國際疫情:同在歐洲,德意差距為何這么大?

關注微信

國際疫情:同在歐洲,德意差距為何這么大?

時間:2020-03-20來1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佚名

最近,歐洲多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攀升,從疫情發展情況來看,德國和意大利對比明顯。

德、意兩國均在1月底出現新冠肺炎患者(德國1月27日確診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意大利1月30日確診2例新冠肺炎病例),但此后兩國疫情發展速度差別非常大。

截至當地時間3月10日,意大利累計確診病例10149例,累計死亡病例631例,而德國累計確診病例1296例,累計死亡病例2例,且境內死亡病例在3月9日才開始出現。

為什么兩國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德國低死亡病例的形勢能否維持下去?對此,《中國科學報》約訪了數位專家,對德國和意大利防疫措施進行解讀。

針對新冠疫情的分級診療降低了死亡率

中國科學報:

在3月9日前,德國無一例境內死亡病例,且80%的病例都是輕癥或無癥狀患者,這主要是什么原因?

葛春雷(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科研人員):

原因可歸結為德國的醫療儲備實力與防疫策略。

德國屬于世界上醫療條件最好的國家之一,擁有健全的醫療體系和先進的醫療設施,醫療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德國有歐洲數量最多的P4實驗室和全球頂尖的病毒學專家。在2017/18年的大流行性流感期間,德國醫療體系承受住了由此額外多出的約900萬人的就診量。德國有2.8萬個重癥監護床位,這比目前全球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數量還多。德國實驗室日檢測能力接近2萬人次。在治療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所表現出的肺炎等病癥方面德國也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治療經驗。

現階段德國將救治工作重點放在新冠肺炎重癥患者上,絕大部分無癥狀患者和輕癥患者要求在家醫治,診所和醫院的醫療資源向重癥病患傾斜。德國同時建議60歲以上公民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德國采取新冠疫情分級診療流程。無論是符合德國傳染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疑似病例界定標準的人員,還是懷疑自己有感染風險的人員都不能直接前往診所和醫院,而是要求先電話聯系當地衛生局或電話問診家庭醫生,在家等待。醫務人員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布的診療標準和患者個人情況決定后續是否進行醫學檢測或居家隔離。尋求急救幫助的人員也要求先電話聯系急救中心,若未提前告知,不得直接自行前往。

楊蓉西(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目前意大利疫情大規模暴發,是因為他們出現了社區傳染,社區傳染導致某一地區的醫療資源被擠兌,輕癥無法被及時隔離或治療,重癥可能無法被及時收治,進而大規模傳染,死亡率增高并引起恐慌。

德國現階段以散發病例居多,如果只是個例被確診者,且為輕癥,那么只需要他居家隔離爭取自愈,同時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新冠病毒檢查,由此來圈定感染范圍,可以說是“靶向隔離”。如果居家隔離的新冠確診者病情加重,再考慮前往醫院治療。

切斷傳染鏈,啟動應急機制

中國科學報:

在檢測、收治等方面,德國的防疫對策如何?

葛春雷:

1月27日,德國巴伐利亞州確診了德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但德國疫情真正意義上的暴發是從意大利北部暴發疫情和2月25日起德國西部北威州由于狂歡節活動導致密集的社區傳播開始。

疫情在德國加速蔓延后,德國采取了盡快切斷傳染鏈,延遲病毒傳播速度的防疫戰略,為德國醫療衛生系統和醫學研究爭取時間。

聯邦衛生部和聯邦內政部牽頭成立了多個聯邦部門參與的聯邦層面的危機處理小組,制定了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實施更加嚴格的入境健康申報,禁止對外出口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集中為診所和醫院購置防護裝備,制定大型活動風險評估標準,呼吁取消超過1000人的大型活動,申請防疫專款等,以盡可能全面保障民眾的健康安全。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疫情防控的首要職責由各州衛生部門承擔,聯邦衛生部及其下屬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僅做指導和協調。目前各州衛生部參照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布的各項文件,結合各州實際情況來檢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中國科學報:

德國的疫情應急方案有何特點?

葛春雷:

德國在2005年首次頒布《國家大流行病計劃》(NPP),自此形成德國傳染病應急機制。一旦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已經出現流行病,德國將自動啟動NPP。NPP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結構和必要措施,包括目標與框架條件、疾病監測、衛生措施、醫療救治、新聞和公共傳播等內容;第二部分包括科學概念、標準、認知、風險評估等內容。德國根據實際情況對NPP進行修訂和更新。3月4日,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布了《國家大流行病計劃的補充-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介紹了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的背景,防疫的戰略目標,以及風險評估、病例發現、診斷、臨床管理、疾病監測等內容。

德國防疫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科學報:

目前德國樂觀的防疫形勢是否有可能繼續保持下去?

葛春雷:

德國已出現消毒劑和防護服等物資短缺現象。加之德國目前對疑似病例的病毒檢測時間過長,以及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和疫苗,這些因素都使德國的防疫形勢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科學報:

隨著疫情發展、病例數增加,德國之后的疫情發展趨勢會如何?

葛春雷:

目前德國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疫情波及15個聯邦州,德國已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六個國家之一。德國聯邦衛生部長表示,“疫情在德國尚未達到頂峰”,德國柏林夏里特醫院病毒學研究所長認為,“德國目前形勢非常嚴峻,需要做好直接進入傳染病大流行的打算”。德國已出現多例重癥患者和本土死亡及境外死亡病例。已經虛弱和有其他基礎病的老人面臨更大風險。未來德國疫情形勢不容樂觀。

淡定≠不重視

中國科學報:

一位在德國北部地區某醫院工作的護士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當地民眾非常淡定,認為新冠肺炎和感冒沒什么區別,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比死于新型肺炎的多,只要身體健康,扛扛就過去了。

據您了解,德國民眾是否真的很淡定?他們為什么能這么淡定?

楊蓉西:

據我目前所知,德國的社會秩序井然有序,除了一些地區把大型聚會取消了,例如球賽和書展。面對疫情,德國的“淡定”來自于目前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的相關數字,例如死亡率。除去某些高發病地區外,目前多數地區的人群被感染的概率基本是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而被感染者的死亡率在醫療資源有保證的情況下為千分之五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德國人都沒有戴口罩,但不代表他們不重視。相反,早在疫情還沒有蔓延到歐洲之前,德國政府就已經發出過提醒,告知大家要在家中儲備14天的物資,如果發現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可以自行隔離在家。

這背后是國家多層面、各領域專家的綜合考量,包括各國的國情和政體、國民性的特點、經濟狀況、疫情控制、防疫成本、醫療資源的平衡等。社會的正常運行也是國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意大利早期防疫不充分

中國科學報:

與德國相比,意大利疫情發展較快、死亡較多的原因是什么?

冷伏海(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科技戰略情報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意大利的疫情防控工作是從1月22日開始的,該日成立了由意大利衛生部長領導的應對新冠病毒工作組,工作組實施24小時值班制。同日,衛生部發布部長令,建立新冠病毒疑似感染病例監控系統。

但從1月22日到2月21日期間,意大利并未采取足夠的防疫措施。

旅游業是意大利經濟復蘇的關鍵產業,意大利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不會為了預防疫情,或因為兩三個病例影響其推廣旅游業。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如期上演,意甲足球聯賽火熱開打。

2月7日,意大利發現了首例當地人感染病例(意大利的第3例確診病例,前2例為輸入病例)。2月22日、23日的那個周末,兩天內確診病例從3例增至157例,意大利新冠病毒疫情的平靜由此打破。

中國科學報:

在平靜被打破后,意大利采取了哪些疫情防控措施?

冷伏海:

2月22日晚,意大利發布了應對疫情的緊急措施,對北部疫情嚴重地區實行“封城”隔離。

2月23日,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發布公告,為預防新冠病毒傳播,在部長理事會批準的法令正式實施之前,暫停倫巴第大區、威尼托大區、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和皮埃蒙特大區的大學、高級藝術音樂學院和核心技術培訓機構的教學活動,直至2月29日。

2月23日,定于2月25日結束的威尼斯狂歡節才被提前叫停。阿瑪尼、Moncler羽絨服等時裝品牌展示活動都已被取消。

但據報道,時至今日,意大利的街頭,仍有不少居民不佩戴口罩。封城后的米蘭九頭馬公園里,很多當地居民聚集在一起鍛煉身體、散步聊天,幾乎沒有人戴口罩。

意大利全國封城或引發歐盟區域性債務危機

中國科學報:

3月10日,意大利已經宣布全國封城。這些封城、停課措施,會對意大利的經濟產生多大的影響?

冷伏海:

國際經合組織和國內著名金融研究機構均認為,目前意大利已經采取的封城、停課等措施會對其經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路透社2019年7月的一篇報道,意大利央行原本預期意大利的經濟可以在2020年2021年迎來緩慢的復蘇。可如果旅游業被病毒沖垮,意大利的經濟恐怕又會繼續在泥潭中掙扎。2020年3月經合組織預測,意大利2020實際GDP同比增長為0%。

2020年3月4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殷劍鋒等撰寫的《國際疫情發展和全球經濟風險點》一文指出,在疫情的沖擊下,意大利財政收入的增長率會加速下滑,可能會逼近0增長。未來一兩周之內意大利疫情沒有進入可控階段,此次疫情對意大利經濟的沖擊或會達到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增速可能跌幅超出7%。從產業結構看,意大利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疫情的發展,若采取隔離措施必然對于當地企業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進一步對財政形成壓力。

2020年3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分析》課題組認為,受意大利進出口影響較大的有歐盟、中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若意大利的疫情進一步加重,預計將對機電、化工、運輸設備等行業造成一定影響。由于意大利的債務問題較為嚴重,疫情有可能加劇意大利債務危機風險,而危機暴發有可能牽涉到歐盟多個國家,形成區域性債務危機。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