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徐駿
在過去,中央企業、高校和國家科研所,這些“國字頭”的企業和單位一直面臨著產能過剩、效益下行、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在“雙創”背景下,這些科技國家隊該怎樣適應和發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圍繞國家科技隊和央企進行的兩項調查顯示(分別有2045人和2019人參加),86.2%的受訪者期待科技國家隊走向市場,66.0%的受訪者直言國家隊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是巨大浪費。72.9%的受訪者看好央企的“雙創”前景,65.4%的受訪者期待發掘和培養出更多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才。
66.0%受訪者直言國家隊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是巨大浪費
“‘雙創’能調動更多科研人員投身到創新創業的浪潮中來,往大了說,將提升我們整個國家的創新創造能力。‘國字頭’的企業單位,也不必再縛手縛腳,可以大膽地實踐、探索,也能產生出更多好的創意、好的產品。”北京某高校化工專業研究生張楊(化名)說。
北京某高校自動化專業大三學生趙家巖(化名)認為,“雙創”使“國字頭”的企業和單位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在過去,對于創新可能會持保守態度。如今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可以說打破了‘國字頭’企業創新發展的‘天花板’”。
民調顯示,86.2%的受訪者期待科技國家隊走向市場,66.0%的受訪者直言國家隊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是巨大的浪費。同時,48.8%的受訪者認為“雙創”對央企是重大利好,72.9%的受訪者看好央企的“雙創”前景。
北京理工大學復雜系統控制與決策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馬宏賓認為,一個好的科技成果,一定能夠發揮相應作用,帶來實際價值。“像數學上的數論,幾百年后在密碼學等很多領域都有著神奇的應用。麥克斯韋的基礎理論、愛迪生在電磁學方面的發現發明等,更是深刻地改變了世界”。馬宏賓介紹,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創新其實是“微創新”,通過市場機制卻給社會帶來了很大改變,“比如O2O等,它們未必是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而是合理地通過市場機制把技術推動了起來”。
“‘國字頭’的企業,擁有一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條件,甚至有壟斷性優勢。‘雙創’對這些企業的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會有很大幫助。” 馬宏賓說。
71.4%受訪者指出企業和實驗室之間合作缺乏有效聯接
“‘國字頭’企業能否理性地評估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想法的實際價值?若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到最后沒有成果,只能是勞民傷財。”在張楊看來,“雙創”環境下,科研機構和央企都會面臨挑戰,“科研成果市場化,也就是怎樣讓‘高大上’的科研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結合點的尋找至關重要。而央企‘雙創’,在本質上應是一種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的革新,力求在新環境下煥發新的活力”。
“真正的創新往往是市場倒逼出來的。因為某種需求、某種技術能帶來附加價值和收益,所以創新者甘愿去冒較大的風險。但對于‘國字頭’企業和單位來講,自上而下地推動創新,很難達到最佳效果。”馬宏賓坦言,現在對員工的激勵還不夠,“一線科研人員的能力和價值大多被低估。體制內論資排輩、‘領導先上’等傾向,一定程度上造成體制內創新動力不足。另外,市場化一旦產生,技術成果帶來了相應效益,但因體制限制,這個效益往往不能通過股份等形式分給核心技術人員,會給企業創新活力帶來負面影響。此外,科技成果市場化,還可能會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等一系列問題。這里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
民調顯示,在受訪者看來,科技國家隊走向市場,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企業和實驗室之間合作缺乏有效聯接(71.4%),其次是考評機制讓一些科研人員重數量而非“接地氣”(60.2%)。而對于央企“雙創”,受訪者認為存在的問題有“效率低、約束多”(61.7%),“內部管理不靈活,限制活力”(55.4%)和“創新氛圍、意識不強”(52.6%)等。
65.4%受訪者希望發掘和培養更多有創新意識的人才
“要打破思維的局限性,不要總沉浸在自己的那一套里。” 張楊認為,應該多研究一些民營企業家、創業者的成功案例,“為什么人家成功了?人家比我們強在哪兒?我們按照這種思路,還有沒有發展的可能?這些都是要思考的”。他說,“國字頭”企業、機構應對自己有明確定位,充分看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多學習,力圖打破自身局限。
趙家巖認為,“國字頭”企業和單位應學習互聯網思維。“所謂‘互聯網思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用戶至上的理念。我們不能再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閉門造車,而應該更深入市場和民眾實際生活,關注用戶的需求和反饋”。
“通過企業注冊流程簡化、減稅等政策,能看出國家對于推動創業創新發展的重視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近幾年以及未來5到10年,很可能是中國創新創業的最好時期。” 馬宏賓表示,怎樣將政策精神落到實處,而不是變成一場“秀”,非常關鍵。“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上面制定的創新任務指標,去堆砌一些成果,搞一些假創新、偽創新,就背離了政策的本意”。馬宏賓認為,國家在推動創新創業的過程中,也會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創新的本質和商業的本質,“這些都需要過程”。
民調顯示,對于央企“雙創”,65.4%的受訪者希望能夠發掘和培養出更多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才,57.8%的受訪者希望注重環保,相應的政策和項目能可持續發展,45.6%的受訪者期待往有更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去創新,40.3%的受訪者期待帶動小微企業一同發展。
在如何順利實現科技國家隊走向市場的問題上,受訪者認為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權益落實到位(63.3%)是關鍵。此外還有:監督科研機構管理資金(59.2%),制定保障機制,鼓勵科技人員走出去(57.6%)和建立完善的成果轉化評職稱標準(49.1%)等。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