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科研工作 > 中國北極科考隊開展多項作業

關注微信

中國北極科考隊開展多項作業

時間:2017-08-11來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新華社“雪龍”號8月10日電 綜述:中國北極科考隊開展多項作業

新華社記者 郁瓊源

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已于8月初進入北極高緯度航區,近幾天成功開展了多項科考作業。據介紹,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北極海冰融化使得“雪龍”號科考船前進順利,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提供的海冰預報數據也為科考活動提供了幫助。

多項科考作業

為對北極高緯航區的海冰開展長期監測,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于8月3日至9日在北緯79度至81度航區開展了7個冰站作業,成功布放3套海冰物質平衡浮標、5套溫度鏈浮標和1臺冰基漂移自動氣象站。

來自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科考隊員楊清華介紹說,海冰物質平衡浮標可實時監測雪冰溫度、雪冰厚度、冰面氣溫、冰下葉綠素和溶解氧,以及海冰GPS實時位置;冰基漂移自動氣象站可實時監測冰面2米和4米高度的溫度、濕度和風速,以及冰面氣壓和輻射通量;這些浮標的設計壽命為1年,觀測數據將通過衛星實時傳輸回國內。

據了解,世界氣象組織于2017年5月正式啟動了“極地預報年”行動,旨在集中開展現場觀測和數值模擬國際行動,提高極地天氣和氣候預報能力。其中,“極地預報年”的第一個特別觀測期是2018年2月1日至3月31日。楊清華說:“由于我們很難開展冬季的北極現場觀測,而通過冰基浮標手段獲取那時的北極海冰和氣象現場觀測數據無疑是一個最為可行的方式。”

同時,依據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業務化調查總體方案和考察隊安排,科考隊從8月3日開始執行“中央航道海冰與冰下上層海洋生態環境觀測”調查作業,主要通過鉆取冰芯,對海冰與冰下海水的現場環境進行觀測和樣品分析,從而了解中央航道所經海域海冰的理化性質及冰下上層海洋的生態環境,進一步為航道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數據服務。

來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科考隊員藍木盛說,截至目前,科考隊在6個冰站開展了海洋生態環境相關作業,調查海域主要為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臺,采集冰芯樣品超過80根,總長超過100米;還采集了24個層次的冰下海水和6個積雪樣品。后續將利用取得的樣品開展營養鹽、葉綠素等理化環境分析,以及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等方面分析。

海冰之中通行

記者了解到,中國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號科考船自8月2日進入北緯75度以北的北極冰區以來,沿途海冰基本沒有對“雪龍”號的行進造成困難。

楊清華說,現場觀測表明,沿途海冰密集度(所占面積比例)多為6至9成,海冰多為1.0至1.5米厚的當年冰(壽命一年以內,沒有挨過夏季的消融);海冰表面覆蓋有大量的融池(海冰融化形成的冰面水坑),冰間水道縱橫交錯。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正在發生快速衰減。據統計,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北極海冰夏季最小范圍減少了約50%。

如今隨著北極海冰融化,北極航道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北極航道主要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2016年夏季,中國中遠海運集團有6個商船船次穿行北極東北航道(經過俄羅斯北部海域,連接東亞和歐洲的航線);與東亞到歐洲的傳統航道相比,東北航道的里程縮短了約30%,可節省大量的航行時間和燃油成本。

預報技術支持

記者還從第八次北極科考隊獲悉,自2017年8月開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始為北極科考隊提供海冰厚度數值預報產品。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2010年開始為我國北極科考隊提供海冰專題預報保障服務,服務產品包括多源海冰遙感圖像和海冰密集度數值預報產品,而發布海冰厚度數值預報產品尚屬首次。

受海冰表面融化影響,目前國際上很難獲取夏季的海冰厚度遙感監測產品,因此夏季的海冰厚度預報也是一個國際難題。

據悉,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近年來研發了基于集合卡曼濾波的北極海冰資料同化技術,并首次將CryoSat-2和SMOS兩套國際現有的相關數據投入業務預報試驗,建立了北極海冰-海洋集合預報系統。

楊清華說,目前該系統給出的“雪龍”號附近區域冰厚多為1.0至1.5米,這與現場觀測結果較為吻合,說明上述海冰厚度數值預報產品為科考作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