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浙大請物流工人登講臺 稱其部分成果達碩士水平

關注微信

浙大請物流工人登講臺 稱其部分成果達碩士水平

時間:2016-06-24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煜

近日,物流工人余建春受邀在浙江大學給幾位專家講解了自己的數學發現。

余建春書信里展示的相關研究。

新京報訊 剃著板寸,身穿條紋T恤的余建春有些拘謹地站在講臺上,握著粉筆的手微微發抖。

在余建春面前,坐著浙江大學數學與科學學院教授蔡天新,以及他的三名博士生、一名博士后,還有數論專業的一名副教授。而余建春則要在這些專業的數學研究者面前,推演自己的5個數論發現。

這讓身為物流公司包裝工的他,一度感到很緊張,然而很快,他便沉浸在黑板上的數字中。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余建春自認“不能算民科(民間科學家)”。而浙江大學數學教授蔡天新告訴新京報記者,余建春的部分研究成果“達到碩士水平”。

手寫信引起數學教授注意

今年6月10日,浙江大學數學與科學學院教授蔡天新在自己微博上,發布了幾張照片。照片拍的是一封手寫的信件,從河南新縣寄出,收件人是蔡天新本人。信紙上沒有什么多余的話,密密麻麻寫滿數學符號。在信件的落款處,署名“余建春”。

身為數論方面的專家,蔡天新時常收到這樣的手寫信件。他說,原以為又是哪位數論愛好者自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或“黎曼猜想”,而“展開細看,才知他推導出連續自然數立方和表立方數的一個通式,結論正確”。

盡管經過查詢,這個通式已有外國同行做出,他還是對這位名叫“余建春”的來信者起了興趣。

四天之后,余建春被邀請到了浙江大學,參加蔡天新主持的數論討論班。這樣的討論班是浙江大學的傳統,列席者都是專業的數論研究者。

這是余建春第一次登上大學講臺。在當天的討論班上,他顯得很緊張。因為用不慣黑板擦,他習慣于用自己的手掌來擦黑板。

從10點半到12點,余建春一連講了自己的5個“數學發現”。

事后,蔡天新在微博中評價,余建春的5個“數學發現”中,關于“卡邁克爾數的新判別準則”的“發現”堪稱“亮點”。

“卡邁克爾數”,又稱“絕對偽素數”,由美國數學家卡邁克爾在1912年首先發現。關于卡邁克爾數的判別準則,一直是數論愛好者的研究熱點。

包裝工業余研究數論十年

在邁步進入蔡天新的課堂以前,余建春從自己位于杭州下沙的出租屋內出門,轉了幾趟公交,花了將近兩個小時。在他租住的這間小房間內,高低錯落的住了8個人,每月房租只需一百多元。

余建春的社會身份,與“數學”沒有絲毫的關系。他是杭州一家物流公司的包裝工,每天從早8點干到晚10點,包裝整理上千個箱子,每月工資3000多元,不包食宿。而在此之前,他曾輾轉武漢、開封等地打工。更早些,他是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下稱鄭州牧專)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

今年33歲的余建春,至今沒有成家。他來自大別山腹地的河南新縣,是家中的次子。2006年,在鄭州牧專上學的時候,余建春從圖書館借到一本《數學猜想》,對里面的數論很感興趣,沒事就扒出稿紙劃幾下。大專畢業后,他干過很多工作,都不長久,但是研究數論的稿紙卻越積越多。

他渴望得到學界的認可。打工每到一地,余建春都會抱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前往當地大學,希望得到數學系教授關注。此外,他還把自己“成果”寄給很多學者。

蔡天新的邀請,是他從學界得到的第一次回復。

■ 焦點

數學發現是否“抄襲”?

余建春否認,“用的公式不一樣”

“卡邁克爾數”是一種偽素數(偽質數),在一億以內的正整數中只有255個。

蔡天新驗證了余建春提出的公式,認為在一定范圍內,余建春的發現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找出更多的“卡邁克爾數”。

據蔡天新介紹,余建春的“5個數學發現”有兩個與已發表的成果“撞車”。

余建春是否為了吸引眼球而進行了“抄襲”呢?

余建春就此回應新京報記者:“用的公式不一樣。因為我很少看專業書籍,基本都是根據比較通俗的公式去推導。所以我也不知道現在行業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由于余建春的論證過程簡短,無法作為嚴肅學術論文發表,蔡天新決定將余建春的公式收錄在他最新的英文著作中。蔡天新還送給余建春一本數學書,鼓勵他繼續學習。

“邀工人開講”是作秀嗎?

教授蔡天新:“為了鼓勵他系統學習和提高”

一個只有大專學歷的包裝工,登上數學基礎雄厚的浙江大學講臺,余建春成為焦點人物的同時,數學教授蔡天新也備受關注。有網友質疑,此舉有些“作秀”的味道。

蔡天新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余建春“幾個發現有一定的創新性,富有想象力”,而邀請余建春來討論班,更多是為了鼓勵他“在數論領域有系統的學習和提高”。

在蔡天新看來,余建春的發現“研究成果可以說達到了碩士水平”,但缺陷非常鮮明。“他沒有學習過系統的基礎知識,去大學的話恐怕本科也拿不到。但不排除余建春未來在數論領域做出更大的成就。”

“余建春具有一定的潛力,但必須在數論領域有系統的學習和提高,才能深入研究。”

蔡天新說:“如果數學研究影響到了他的生活和工作,也許他更應當多關注生活,工作和家庭。”

■ 對話

“我學歷太低,工作和研究難兩全”

余建春的工作地點,位于杭州下沙一間倉庫。身為包裝工的他,每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在裝貨、卸貨、包裝之余,趁著難得的午休時間,新京報記者與他進行了一次對話。

“對數字從小敏感,但成績不是很好”

新京報:什么時候對數學產生興趣?

余建春:我從小對數字很敏感,但是數學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后來在鄭州上學時看到這方面的書,沒事就會翻翻,發現自己興趣很大,就經常找例題做了。

新京報:現在每天有多少時間研究數學?

余建春:以前一天兩三個小時吧,現在這份工作太累了,一天要干十幾個小時,根本沒時間看數學,我想換份工作。

新京報:你在看數學的時候,同事有什么反應?

余建春:一開始覺得奇怪,后來習慣了,他們就會走開,不打擾我。

“還沒達到‘民科’的水平”

新京報:為什么會對數論感興趣?

余建春:數論比較適合吧,能用淺顯的公式推導。關于卡邁克爾數的推導,我基本上沒用到高等數學里的東西。

新京報:你認為自己算是“民科”嗎?

余建春:“民科”是“民間科學家”嗎?我還達不到那個水平,只能算是“業余數學愛好者”。我的數學基礎很差的,只是對偽素數比較感興趣,花了些時間而已。

新京報:跟科班出身的研究人員相比,你覺得你有優勢嗎?

余建春:我覺得更多是劣勢吧,我的理論功底差,研究起來沒有持續性,好多專業的東西都不知道。如果說有優勢,頂多就是我的思路更靈活些,因為無知。

新京報:這些年有什么遺憾的地方嗎?

余建春:遺憾自己上學的時候沒好好學習,現在學歷低,沒有好工作,想搞研究也沒人要。不能像那些數學教授那樣走考學,然后搞研究的路。

新京報:如果有機會,你愿意專職從事數學研究嗎?

余建春:我其實還挺想的,但是現在沒有考慮過。家里經濟比較差,我要先把生活的問題解決了。數學書那么貴,我已經好幾年沒買過書了。但是要是有人推薦,待遇可以的話,我還是想做研究的。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煜

本版圖片/網絡截圖(原標題:物流工人浙大登講臺:我不是“民科” 講解5個“數論發現”;畢業于一大專獸醫專業,業余研究數論多年;浙大教授稱“部分成果達碩士水平”)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