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工作 > 追憶中國工程院張乃通院士

關注微信

追憶中國工程院張乃通院士

時間:2017-05-16來源:未知 作者:91boshi

2012年7月20日,張乃通在辦公室工作。吉星攝

留聲機

學生們都稱他“通先生”。

一聲“通先生”道出了張乃通在我國通信與信息系統領域的地位,也表達著人們對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的尊重。

“沉痛哀悼、深切緬懷我最尊敬的恩師!學術、品德、情懷無與倫比,言傳身教讓弟子受益終生!”

“與先生從未謀面,然心敬仰之。先生千古,您是哈工大人的星星,照亮未來。”……

“通先生”上月走了,在哈工大官微發布張乃通的訃告后,無數師生留言追念這位老先生。

為科研事業鞠躬盡瘁

“通先生”與哈工大的情誼長達61年。他將一生的全部心血奉獻給我國通信與信息系統領域、為我國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1956年9月,從南京工學院畢業的張乃通響應“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黨讓到哪兒就到哪兒”的號召,來到哈工大任教。從此,年輕的張乃通帶著滿腔熱情和干出一番事業的宏愿開始了他的從教生涯。

1958年10月,哈工大籌建無線電系的重任落到了從清華進修歸來的張乃通等人的肩上。他們雷厲風行“擼起袖子”說干就干。為了向國慶10周年獻禮,他們決定在籌建無線電系的同時,研制出發射功率大于當時哈爾濱電視臺的哈工大電視臺。作為主要研制人員,他們帶領著當時還是大二、大三的學生,不分晝夜攻關研究,終于研制成功。

1959年3月白手起家的哈工大無線電系正式成立,張乃通全心投入專業建設。他認為實驗既是科研的生長點,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所以他鼓勵年輕教師多做科學實驗,提出“實驗室起家”的觀點。

“黨和國家的需要永遠都是我的志愿。”上世紀80年代,為適應航天事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作為當時航天部唯一隸屬的高校,哈工大決定成立航天學院。籌辦任務再次落到張乃通肩上。根植于張乃通心中的信念再次讓他迎難而上。從1987年航天學院正式成立一直到1996年,張乃通歷任副院長、院長。這期間航天學院不僅成為哈工大的標志性學院,也成為國際宇航大學的一所永久性分校。

為了實現國際交流與合作,學院派遣年輕學術骨干出國學習交流,張乃通寄語青年才俊:“希望你們學成之后一定回來,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服務。”對自己兩個兒子,他更是嚴格要求,他們學成之后,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回來報效祖國。

用智慧服務科技發展

“90年代初,我們集群移動通信系統研究成果出來前,外資公司集群手機賣4000多美金一臺。后來聽說我們的成果準備投產了,價格降到3200美金。我們的成品出來后降到400美金,并撤銷了這個產品在中國的事業部。”當自己的成果能夠打破國外市場的壟斷、造福祖國和人民的時候,張乃通從科學研究中收獲到了常人難以體會到的快樂與滿足。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張乃通將科研的觸角延伸至國防和民用信息化多個領域。作為我國軍事通信、衛星通信、專用集群通信領域的著名專家,他曾主持研制了指控數據鏈通信系統、海軍超視距數據鏈、第一代國際標準專用集群通信系統等,成果均轉化為實用裝備及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項。

歲數大了,“通先生”忙碌依舊,教書育人、科研耕耘給他帶來無窮的樂趣。“做學問前學會做人,否則難成大器。”張乃通常囑咐學生:“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做學問。”

身為院士,他時時要關注科研組的工作進程,要和一線的科研人員探討技術問題;要協調處理好項目申請、資金調度;還要常常外出參加各種會議、學術交流、評審等活動,奔波于京、哈等地為研究所爭取立項……即便如此,張乃通從未停止對未來信息網絡的深入思考,在2015年、2016年,他還針對我國建設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建設,發表了數篇相關研究論文。

在學生們給他制作的80壽辰紀念畫冊里,張乃通曾寫了一篇題為《獻了青春獻終身》的自述文章,他寫道:“流光容易把人拋。57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57年間,我的工作有成有過。‘成’的一頁已翻過成為歷史,‘過’需記在頭上盡力補之。唉,時間不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盡自己所能,在院系統一步調下,為專業出現杰青、長江學者,為申請‘973’重大課題竭盡全力!”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通先生”一生都在開創,只要祖國需要,不管條件多艱苦,張老總是毫無怨言地接過重任,為事業和國家傾盡自己的力量。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