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連用“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等詞匯,大力號召“廣開進賢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各領域高層次的專家是我國人才隊伍中的杰出代表,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智力支撐。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聯系專家,從1996年開始,中央組織部建立了中央聯系的專家名單,代中央聯系各類專家,黨委聯系專家制度展露雛形。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徐光憲院士和閔恩澤院士時又明確要求建立黨委聯系專家制度。如今,這項制度終于正式制定出臺,而且引人注目的是,這項制度在“聯系”之后又加上“服務”二字,將專家擺上了更崇高的位置,體現了黨中央對于專家的高度尊重和極其重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人才觀的有力實踐,對于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為中國發展集才聚智具有重大的示范意義。
2014年6月3日,習近平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演講強調:“中國擁有4200多萬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隊伍,這是中國開創未來最寶貴的資源。”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以專家為代表的人才隊伍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卓越貢獻,一直受到黨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重視聯系服務專家是黨的優良傳統,黨的歷代領導人都很注重這項工作,經常積極聽取意見,主動虛心求教。在上世紀50年代,正是因為錢學森等科學家的建議,發展火箭導彈事業成為新中國第一個12年科學規劃的重大任務,極大提升了國防力量;改革開放后,在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學家的建言獻策下,推動我國高技術發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 “863計劃 ”啟動實施……一代又一代的專家立足崗位、潛心研究,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貢獻才智,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當前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要想真正做到五湖四海、廣納賢才、為我所用,除了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聯系專家工作,積極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更要做好服務專家工作,讓專家發自內心地認可和參與黨的事業。服務體現在尊重上,要對專家以誠相待,密切思想聯系,加強感情交流,為專家創造良好的研究與學術環境,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看望慰問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就非常注重聯系服務專家工作,近年來多次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傾聽專家聲音、汲取專家智慧,并落實到治國理政的重要決策部署之中,在專家中激起了強烈的反響,為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做出了榜樣。
2014年5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上海召開外國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會前習近平集體會見外國專家。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黨委聯系服務專家要有寬廣胸懷和國際視野,不局限于領域、國別,無論是經濟科技領域還是人文社科領域,無論是國內專家還是海外人才,都要一視同仁、廣攬博用。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專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尊重專家個性特點,多加包容與寬容,為專家施展才能、實現事業夢想提供廣闊的舞臺。
黨中央正在加快完善人才工作的頂層設計,厚植人才聚集的沃土,努力把各行各業的專家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不斷增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發展的智慧力量。在這種語境下,全社會都應該與黨同心同德,共鑄愛才惜才敬才的良好氛圍,為專家提供良好的服務,聚天下英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