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委決定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底在全省廣泛開展“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活動。活動啟動以來,吸引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大家表示,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學好過硬本領,早日成為有用之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火熱實踐中貢獻力量。
夯實專業知識,畢業后扎根海南
“3年前,我是因為向往海南美麗的風景來這里讀書,對于專業也是懵懂的。現在看來,自己是如此幸運,選擇了一個這么有潛力和價值的學科。”來自山西省的張瑞花是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農學專業的大三學生。當初得知自己被農學專業錄取時,她心里有些沮喪,覺得從事農業肯定是又苦又臟又累,不是什么好專業。但經過3年的深入學習,她的想法徹底改變,不僅愛上了自己的專業,還決定要留在海南大學繼續深造,將來也計劃扎根海南。
張瑞花說,大一上學期,在老師推薦下,她讀完了“袁隆平的海南緣”系列報道。“讀完后,感覺心靈被深深震撼。正是因為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在田野里不停地實驗、勞作,奔走、尋找,在烈日風雨中灑下幾多汗水,才培育出了雜交水稻。我也是那時意識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對于國家的特殊意義。”
此后,張瑞花全身心投入學習,并逐漸在田間地頭的實驗中找尋到樂趣,專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未來,科技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也對農業科研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大學的作物學一直是學校的龍頭和主干學科。目前,海南大學作物學已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并且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張瑞花說,她計劃在母校讀研、讀博,在農業領域繼續深耕。
同時,在張瑞花看來,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意味著將有更多公司的入駐、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在全國,海南也是進行熱帶作物研究的最佳選擇。“希望畢業后能夠扎根海南,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撒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用實際行動保護海南綠水青山
每天下午課間休息,海南江東中學高一學生周美杏喜歡站在教學樓上向外遠眺。頭頂是藍天白云,耳邊是鳥鳴啁啾,不遠處的桂林洋農業公園綠意盎然,潺潺河水繞校而過,涼爽的海風吹拂面龐,這樣美麗的畫面讓她感到身心放松,不禁忘掉了學習的緊張和煩惱。
海南江東中學位于江東新區濱海生態CBD總部聚集中心,生態為本也成為了學校的重要教學理念。周美杏就多次參與過學校組織的濕地現場教學活動,“學校組織我們去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鴨尾溪濕地生態公園、洋山濕地參觀,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濕地中的水蕨、水菜花、野生稻等國家保護植物。”周美杏說,至今還記得,傍晚在東寨港看到綠樹連綿、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那一刻她真心覺得生活在這么美麗的環境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大自然給了我們這么珍貴的禮物,我們每個人有義務把環境保護好。在學校,我會自覺做好垃圾分類。平時我從不用塑料袋。假期我會到濕地公園去當志愿講解員。”周美杏說,雖然自己的力量有限,但她會盡最大努力,用實際行動保護好海南的綠水青山,并將這份信念和責任傳遞給周圍的人。
學好語言,向國際友人傳播中國文化
李昕原是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的一名六年級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眼里,他極具語言天賦,語文和英語成績都非常棒,在海口的各種作文比賽、英語演講比賽中斬獲了不少獎項。
對于李昕原來說,語言學習是快樂的。他平時涉獵廣泛,中國名著、唐詩宋詞、歷史典故讓他積累了知識,加強了文化修養,更從中體味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看英文電影,讀英文小說,讓他培養了語感、開拓了視野,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其他國家的習俗和文明。
到暑假,李昕原的父母經常會給他安排海外游學。2018年,李昕原在美國參加了為期一周的summer school(暑期班)項目,在那里結識了不少和他同齡的美國伙伴。“我發現很多美國學生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我給他們介紹了中國的傳統食物餃子、湯圓、年糕,還告訴了這些食物是在特定的節日吃的,并且有特定的寓意。美國學生們聽了以后都覺得非常有趣,還讓我教他們說中文。”
李昕原說,中文是我們文化的根基和載體,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隨著海南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來到海南。“我會堅持把中文、英語學習好,向國際友人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