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繼續加大對省屬高校的支持力度”“要進一步在思想理念上對接長三角”“要落實在具體的實處”……1月12日,在安徽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后舉行的省政協聯組會議上,來自教育組的省政協委員就省屬高校的發展紛紛獻言建策。
省政協委員丁忠明:要把省屬高校納入科教創新大省行列
“省屬高校培養的人才一半以上都留在了省內,他們已然成為我省創新高地的人才大底盤。”省政協委員、安徽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丁忠明直言,務必要進一步加大對省屬高校的支持力度,要把省屬高校建設納入科教創新大省行列。
丁忠明坦言,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我省省屬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長三角地區的相比差距還較大,如果不給予更大的重視和支持,地方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會越來越嚴重。
丁忠明建議,省委省政府要繼續在具體政策、人均經費、專項投入、學費增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在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上給予重點專項經費支持,使其在創建一流學科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省政協委員劉新躍:改革和完善高校人事編制亟不可待
“今年的政府報告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一是高,政治站位高,聚焦高質量發展;二是新,新時代思想,注重創新精神;三是實,從政策落地到一樁樁數字,非常務實;四是特,體現安徽特色。”省政協委員、安徽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新躍的發言引發了與會者的共鳴。
針對地方高校發展,尤其是省屬高校在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劉新躍在發言中認為,省屬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科研成果的轉化率。要進一步加大融入長三角,特別在思想理念上。
劉新躍建議,務必加大對省屬高校的支持,改革現行財政撥款和教育收費制度,針對不同高校和不同專業,實施差異化政策,相關專項資金也要更多地向重點專業傾斜,切實調動各高校興辦重點專業的積極性。同時,亟待改革和完善高校人事編制管理模式,進一步擴大高校用人權,開辟引才“綠色通道”;完善創新型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對符合條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及科技創新業績突出人才,開辟一系列綠色通道;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構建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無縫對接新機制,提升高校服務社會的積極性。
省政協委員劉澤功:高校學科建設也需政府直接高位推動
“聽了政府的報告,感覺值得慶賀的事很多,但直接傳遞的高校發展成效方面的卻不多,倍感壓力較大。”省政協委員、蚌埠學院黨委書記劉澤功直言,在安徽進一步加大融入長三角的進程中,省屬高校的差距越發明顯。
在劉澤功看來,學科是大學的最基本元素,是教學、科研、師資等方面實力的集中反映,學科水平直接影響一所大學的辦學水平。其基礎不扎實,發展一流大學就是空談。所謂一流大學,也是因為其有一批一流的高水平學科而知名。
針對此,劉澤功直言省屬高校的學科評估與建設,急需地方政府的直接高位推動,因為學科評估所揭示出來的學科內涵和學科質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可以通過學科評估,深度分析每個學科在國內同類院校的位置,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爭取政府的各項重視和支持。同時,結合高校所在的區域發展背景,積極俯下身去對接,去學習。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