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聯邦衛生部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30日15時(北京時間30日12時),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29日15時)增加279例,累計達4245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累計死亡18例。
29號,澳大利亞出臺強硬防疫措施,禁止聚集活動和非必要的居民出行。澳總理莫里森29晚宣布,從當地時間30日午夜起,該國室內外聚集性活動不得超過兩人,但不包括同一家庭成員外出以及葬禮和婚禮等活動。除購買生活必需品、看病、運動、上下班和上學外,人們都“必須待在家里”。
從3月2日的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澳大利亞開始出現本地傳播、到現在澳大利亞出臺防疫新舉措,這短短一個月內,新冠病毒讓澳大利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在澳大利亞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們。
留學生們境況如何?面對疫情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觀察者網聯系到了一位現已回國的澳大利亞留學生小七,她分享了自己年后從中國飛往澳大利亞求學,又因疫情而回國的經歷。
一波三折的行程
小七是湖南人,在悉尼大學讀研二。今年1月底,國內疫情開始蔓延時,澳大利亞政府曾發布禁令,禁止任何從中國大陸轉機或直達澳洲的人入境,只能從第三國中轉,于是她在回國過完年后,于2月28日和朋友一起飛到泰國隔離了14天,之后3月15日,從新加坡轉機到澳大利亞上學。
在她15號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疫情并不嚴重,只有兩三百例。但短短四五天后,這個數字就上升到了九百多例。小七表示,這時候她就感覺趨勢很不對了。
“其實當時我還在猶豫,因為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關停了一些酒吧、娛樂場所、大型商場等,當時就想政府大約能控制,而且自己也有學業任務需要完成,所以決定先留在這里。”
小七和室友去超市囤了一個月的糧食,準備呆在家里上網課不出門。但疫情蔓延的速度之快,讓她們始料未及。
“20號之后,澳大利亞的確診人數開始呈指數型增長,一下子到了一千五六百,這時候我就在和朋友商量要不要回國了。”小七說。
但因為當時因為機票太貴和退租非常麻煩,所以她們還是沒能下定決心回國。
就這樣到了23號左右,澳大利亞的確診人數一下子漲到兩千五百多人,這時候,小七感覺不能再拖下去了。
她當機立斷,買了26號回國的機票,從悉尼直飛廈門。
“當時回國的國際航班只開通了廣州上海廈門,所以我先飛廈門,隔離期滿后再回長沙。當時就是想回國,所以買了直飛廈門的票。”她說。
在澳時被叫過“Chinese virus”
小七3月15日到澳,3月26日直飛回國,在疫情期間的澳大利亞只待了半個月,卻感觸頗深。
由于國內對于新冠的嚴防死守和大量宣傳,小七這群中國留學生都有很高的防護意識。她們從抵達澳大利亞開始,就出門戴口罩,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此相反的是澳大利亞當地人的態度,用小七的話說,“他們基本上是沒有什么防護意識的。”
現在正值南半球的夏季,烈日下,澳大利亞人還是會成群結隊跑去海灘游玩,基本不戴口罩。
小七表示,當地人如此缺乏防護意識,也與政府的錯誤引導有關。
“政府對民眾表示,身體不好的情況下才需要佩戴口罩,身體好的話就不用戴口罩。這樣就導致了當地人完全沒有做好防護措施。”
不僅如此,小七作為中國人,還在澳大利亞遭遇過歧視現象。
“他們可能覺得只有中國人才會得這個病,還覺得這個病是我們傳染給他們的。”小七說,“我遇到過當地人很明顯的歧視行為,在街上走的時候,有騎著摩托的當地人經過我時沖我叫Chinese virus(“中國病毒”);在商場和超市里買菜的時候,也有一些當地人看到你是中國人,就會故意躲開你,給你甩臉色。”
她說,雖然也有一些澳大利亞人是很友好的,但這些歧視行為她遇到過好幾次。
這種情況甚至在26日、她準備回國時還存在。當時澳大利亞的確診人數已經很高了,但還有許多當地人沒有戴口罩,做好防護。
當時小七在排隊值機,她看到旁邊有兩個澳大利亞人拿著相機時不時地對準備登機出境的中國人拍照,還露出比較譏諷的表情。
“他們絕對不是記者啊攝影師啊什么的,因為我沒有看到工作牌,而且他們那種譏誚的表情也絕對不是記者的表情。”
小七感覺,他們應該是在嘲笑她們這群裹得嚴嚴實實的中國人,覺得這樣很搞笑。
有人寧愿放棄綠卡也要回國
26日,跟小七一起回國的中國人有很多。她說,當時在機場,看到做好防護、穿防護服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
排隊值機的時候分為兩撥人,一撥是沒有綠卡的人,一撥是有綠卡的,小七在沒有綠卡的那一撥人里。
按照政府規定,有綠卡的人是不能出境的,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理由,比如親人亡故等,反正需要有能說服海關的理由。
小七說,當時那撥有綠卡的人都在等海關過來詢問理由,她看到有一個女性說愿意放棄綠卡,只要能讓她出境就行。
“他們最后是怎么解決的我不知道,因為那時候我已經上飛機了,但是我當時的確看到很多拿綠卡的人都不惜代價想回國,他們覺得中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就算放棄綠卡都想回去。”小七說。
回國隔離

到了廈門后,當地人會回去自己社區進行隔離,小七她們這群外省人就由政府統一安排,在四星級以上的酒店進行隔離。小七自己是被分到了五星級酒店。
住宿價格是政府和酒店的協商價格,365元一晚,包含早餐。中晚餐自行點外賣,會有醫護人員給送到門口。
酒店除了兩個負責登記的前臺是工作人員外,其他的都是醫護人員。每天上門量兩次體溫。
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小七不禁松了一口氣。
“這次最大的感觸就是,我太愛我的祖國了。”
她說,“我覺得在國外真的沒有融入感,我曾經想過,要是我留在澳洲,得了新冠肺炎,可能就得不到及時救治。因為感覺澳洲醫院都是優先救治本地人,而且由于病人太多,大家都排隊。我生在中國,能隨時隨地得到救治。”
“過了海關后,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海關的一張就診方便卡,如果在這期間發生什么不正常的情況,因為持卡人是近期國際旅行者,所以會被建議優先救治。我感覺到了祖國對海外華人僑胞都非常友好,現在還留在澳洲的留學生們,也能拿到祖國發放的防疫包,里面有防疫物品和防疫手冊。感覺國家沒有放棄我們,就像媽媽一樣,不管走多遠都在關心著你。”
小七還對觀察者網強調,之前看到國內有一些關于留學生的負面新聞,她想為留學生正名:絕大部分留學生都是很配合國內海關防疫的,希望大家不要對她們有偏見。

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很長的感言:生在中國真的太好了。
文章是這么寫的:
從來沒有哪一天,我有這么想感謝我的祖國。
2020年3月是流浪地球的一個月。為了求學從第三國中轉到澳洲再又回到中國,基本以14天為一個周期運轉,個中滋味經歷過方可知。
在澳洲的時候,經歷過走在街上被罵Chinese
virus,也見證過local烈日海灘仍結隊出行的盛況,但這些都不是我起初想回國的理由。原本和室友囤了一個月的糧食,準備安心宅家學習,但澳洲呈指數型增長的病例以及民眾狂妄自信的態度才是壓死我內心不準備回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機的那天,機場人潮涌動,似乎大家都在逃命,有人甚至為了能出境愿意當場放棄綠卡。
可悲的是做好防護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就連辦理值機的柜姐都沒有佩戴口罩,還有老外拿著單反高傲的偷拍那些排著長隊穿著防護服等待值機的中國人,仿佛在他們眼里,只有中國人才會患得這個病,而他們卻像勝利者一樣在觀看一場精彩的演出。我只想說,你們好自為之。
將近十個小時的飛行最終到達了我的目的地-廈門。當看到海關檢疫人員上飛機的那一刻,我的內心從來沒有如此安定過,我是第一批下的飛機,剛進海關就聽到工作人員說“歡迎回家”。那一刻,我淚目了,他們是如此的溫柔和善,深夜還在堅守崗位,等待著我們回家。細心的為我們做檢疫和登記然后安排我們去隔離酒店。
走出機場,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送上了廈門市政府準備的小禮物,還耐心的解答我們所有人的問題。廈門市政府精心安排了五星級酒店,酒店還可以點外賣,起初我以為穿著防護服的都是酒店服務員,每天都要麻煩他們四五次幫我把外賣送到房間,后來他們上門來量體溫才知道原來酒店沒有一個服務員,全都是醫護人員,他們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次。那一刻,我感動哭了。
他們真的很辛苦,醫護人員在這場抗疫中真的付出了太多,是他們時刻在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安全。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而生在中國,無論在哪兒,都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是畢生之所幸。國家真的太好了,中國人民真的太偉大了,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