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市人社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各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打好穩企業、促就業、優服務相結合的“組合拳”,努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平穩,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援企穩崗,穩住就業基本盤
企業穩則就業穩,武漢市人社局落實“減免緩補返”政策包,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促進企業把崗位“穩下來”。一是落實減免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在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政策的基礎上,用人企業2020年2月至6月免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的企業應繳部分,疫情防控期間可延期繳納社會保險費。二是落實失業保險金穩崗返還政策。武漢市已發放首批企業返還資金2.7億元,惠及企業6.07萬家、職工95萬余人。三是落實就業專項資金擴大就業政策。迅速將中央和市級財政補助資金33939萬元撥付至各區,用于穩定本地就業崗位。同時,為鼓勵疫情期間人力資源機構為企業招聘員工,申請延長了武漢市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實施期限、放寬享受條件,已為7家企業撥付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62.6萬元。
分類施策,促進重點群體就業
武漢市人社局注重提高工作精準性,有針對性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一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進一步加強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的頂層設計,出臺《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高校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加大招聘力度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等5個方面共22條的具體措施,以更多政策紅利吸納和留住更多高校畢業生在漢就業創業。二是促進農民工就業。兼顧本地就業與轉移就業,實名制登記全市近130萬名農村勞動力并建立數據庫,摸清春節前返鄉的41.38萬名農民工務工意向,包括節后擬赴省外、省內市外、留本市等地務工。在線上招聘平臺開設農民工專場,加大崗位信息的發布力度,同時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三是促進困難人員就業。加大就業援助力度,為9.45萬多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2019年4季度社會保險補貼1.62億元,為8.62萬多人次發放失業保險金1.27億元,指導江夏區新開發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安置51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兜底保障。
全面優化,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武漢市人社局緊跟疫情防控期間求職應聘“云時代”的需求,有效提供全方位的“免見面”公共就業服務。一是“云招聘”暢通就業渠道。把就業市場供需兩端有效對接,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服務新模式,上線“湖北公共招聘網·武漢”“武漢市2020年春季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百日千萬網絡專項招聘行動——中國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分會場”三大平臺,積極開展春風行動、復工復產企業用工、高校聯合招聘等專項招聘活動,累計1.9萬多家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40.6萬多個。同時,還通過武漢移動點對點向60.26萬重點就業群體發送求職招聘短信,將招聘信息送到求職者手上。二是強技能提升就業質量。著力在勞動力供給端發力,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領航工程,密集出臺4項配套政策,指導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新技師、企業新型學徒制等線上技能培訓,給予企業線上培訓補貼資金,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三是維權益穩定就業環境。一方面穩定就業市場,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監測,做好市、區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統計,跟蹤復工復產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加強人崗信息銜接。另一方面穩定勞動關系,加強特殊時期勞動政策指導解答,支持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工資報酬、休息休假等問題,及時處置涉疫情的勞動爭議糾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疫情期間,武漢市勞動關系運行情況基本正常,沒有出現因勞動關系政策落實不到位而引發的群體性、突發性事件。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