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十九大代表談加大投入強度和人才培養力度

關注微信

十九大代表談加大投入強度和人才培養力度

時間:2017-10-23來1源:科技日報 作者:操秀英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在十九大報告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段話中“基礎研究”就出現了多次。

“報告用整整一段闡述了基礎研究、創新的重要性,這說明總書記對科技界的事情非常了解,說出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要取得技術的單點突破比較容易,但是要實現成果的井噴,支撐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發展,就必須夯實基礎,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十九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楊德森院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作為專注水聲研究36年的科技老兵,楊德森對我國基礎研究發展深有感觸:“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就有加強基礎研究的聲音,之后隨著國力的增強,國家對基礎研究日益重視。可以說,從上到下都意識到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基礎研究永遠不能放松。”

建設創新型國家,基礎研究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水聲技術在哈軍工是從聲吶專業起步的,以研發設備為主。后來發現在如此重要的學科領域,必須從基礎的水聲學基本理論開始研究,才能不斷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于是1960年代初就在哈軍工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理工結合的水聲工程專業。從現在我國水聲科技取得的成就和發展看,當時的改革是多么重要。”楊德森說。

他還舉了另一個例子。“水聲工程學科主要研究聲學信息在海洋中發生、接收和傳播的規律、模式及其應用,與海洋環境關聯十分緊密。但遺憾的是,我們對海洋的基礎研究還比較缺乏,基礎數據不是十分豐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們技術的發展。”他認為,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關鍵,而基礎研究是源頭創新,是推動應用的源泉。”十九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列車與線路研究所所長翟婉明院士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一直非常重視基礎研究,過去幾年里,發展勢頭良好。

這也是十九大代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多次闡述的觀點。據他介紹,我國發表在最具影響力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數量連續6年居世界第2位,占總量的15.2%,近5年全世界發表的高影響力論文中,我國占18.1%。今年1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學術工作影響力已經從去年的全球第4上升到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這一成績離不開基礎研究的大幅投入。過去10年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從155.8億元增長到670.6億元,年均增長率17.6%。

部署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除了支持自由探索,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國家需求提供支撐,正如總書記所說,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所以我們也越來越重視以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的基礎研究。”翟婉明說。

翟婉明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高鐵技術最開始是引進的,我們消化吸收后根據中國鐵路的特點從源頭開始,進行正向設計,才有了如今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

此外,“我承擔的一項有關高速鐵路基礎設施運營安全維護的973項目馬上就要結題,在這個課題基礎上申請的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繼續進行高速軌道交通系統動力學性能演變與安全控制的研究。”翟婉明說,這些課題都是需求導向,旨在解決重大需求,“因為高鐵的大規模建設已經完成,在接下來大規模運營中,如何實現長期安全穩定的運行是個重要課題,我們這些研究都是為了建立中國高鐵的養護維修體系標準。”

楊衛則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了118個學科優先發展領域和16個跨學科優先發展領域,其中很多領域都體現了對接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國家需求。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寫進十九大報告

“基礎研究后面要跟上應用,你看總書記在報告中,不僅提到強化基礎研究,還在其后面馬上跟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楊德森說,“基礎研究不是孤立的,加強成果轉化、產學研等問題提了很多年,說明這還是薄弱環節。”

“所以總書記在報告中特別提到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翟婉明認為,“基礎研究需要長期積累,很可能一時半會兒看不到效果,應用基礎研究就是要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到服務于國計民生的實踐中,應用基礎研究加強了才談得上成果轉化落地。”總書記關心的問題也是科技主管部門的關切所在。此前形成的新一輪國家科技計劃均統籌銜接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等各環節工作,更加主動有效地服務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范的全鏈條創新設計和一體化組織實施,將加速基礎前沿最新成果對創新下游的滲透和引領。”科技部有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加大投入強度 為了“坐得住冷板凳”

盡管基礎研究經費增幅不小,楊衛認為,還應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力爭到2020年基礎研究投入強度能夠達到R&D的10%,如果10%達不到,能占到8%也行。同時,現在對基礎研究資助力度最大的是中央民口的財政經費,科學家們呼吁,應增加對這一塊的投入,同時要撬動地方、企業和國防投入的一部分用于基礎研究。”楊衛說。

除了增加投入外,楊德森認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的關鍵還是要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基礎研究短期內可能是看不到效果的,研究人員要坐得住冷板凳,我們要深刻體會總書記報告的精神,改進學術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給科研人員足夠時間和空間。”楊德森說。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