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免疫學專家:痊愈患者二次感染概率非常低

關注微信

免疫學專家:痊愈患者二次感染概率非常低

時間:2020-02-06來1源:科學網 作者:佚名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以其超強的人傳染人的傳播方式,致使成千上萬的民眾被感染而接受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患者經治療而痊愈出院。由于病毒傳播還在蔓延,這些治愈的患者有可能再次接觸到病毒,那么他們會發生二次感染嗎?

對此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協和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黃波回復媒體表示,答案是一般不會出現二次感染,這主要是由機體的免疫系統的本質以及病毒變異的部位所決定。

黃波從專業角度做出如下詳細的解釋:

人類免疫系統由固有免疫系統和獲得性免疫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在生命進化歷程中,固有免疫系統首先出現在非常低等的生命體中,而獲得性免疫則僅存在于脊椎動物中。固有免疫反應迅速,但缺乏特異性,獲得性免疫是在固有免疫不能控制的情況下,才被啟動,但高度精準特異。當病毒入侵機體(如冠狀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固有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迅速吞噬入侵的病毒,而自然殺傷細胞攻擊病毒感染的組織細胞,如果固有免疫防線沒有被病毒攻破,免疫反應到此為止,病毒也被控制住了。反之,如果固有免疫不能夠控制局面,獲得性免疫必須啟動。獲得性免疫是由T細胞和B細胞所介導,這兩類細胞通常定居在機體的淋巴結和脾臟。血液中的病毒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脾臟,主要激活B細胞,產生抗體;而侵犯組織的病毒會遭遇組織中的樹突狀細胞(一類重要的固有免疫細胞),樹突狀細胞攝取病毒成分后,經過組織部位的淋巴管而進入淋巴結,主要激活T細胞。除了樹突狀細胞,病毒顆粒本身也可以通過淋巴管進入淋巴結,啟動對B細胞的激活。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之類的感染,體內T細胞和B細胞一旦激活,其消滅病毒的能力極其強大,并且兩者顯示出完美的協同作用。B細胞活化后轉變成漿細胞,漿細胞大量釋放能夠識別病毒的抗體,抗體立刻進入血液和組織間液,通過結合病毒,阻斷其感染周圍的細胞,同時增強吞噬細胞對病毒的吞噬。抗體的作用廣泛、迅速且強大,但是抗體不能夠進入到細胞內,對已進入到細胞內的病毒,抗體是無能為力的。然而,病毒在細胞內能夠擴增出數量眾多的新病毒顆粒,一旦釋放出來,有可能使得局部抗體的量相對不足,乃至部分病毒顆粒能夠躲過抗體的阻斷,而去感染周圍的正常細胞。因此,抗體所做的一切在于阻止病毒進入細胞內。其實,病毒如果不進入細胞內,其對機體不會造成損傷,并且細胞外的病毒,時間一長會自動衰變、分解。因此,消滅躲藏在細胞里面的病毒才是機體或者說是免疫系統面對的最大挑戰,而這個艱巨的任務是由T細胞來完成的。與B細胞釋放抗體不同,T細胞一旦激活(武裝起來)即離開淋巴結,進入病毒所在部位(奔赴戰場),在該部位識別病毒感染和未被感染的細胞(區分敵我),進而選擇性殺傷病毒感染的細胞(消滅敵人)。結局是,感染細胞在死亡過程中,其胞內的病毒也一同被消滅了。

T細胞和B細胞清除完體內的病毒,后續會發生什么?要想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T細胞和B細胞最初發生過什么。在淋巴結和脾臟,盡管T細胞和B細胞數量很多,但是能夠真正識別病毒的T細胞和B細胞(免疫學稱之為病毒特異性T細胞或B細胞)的數量卻極少。為了應對兇險的病毒入侵,這些數量極少的特異性T、B細胞在激活時,要進行數量擴增,這種擴增是非常龐大的,如一個特異性T細胞完全激活,可以擴增出10萬個相同的T細胞(免疫學稱之為效應性T細胞)。當效應性T細胞和B細胞完成任務將病毒清除后,95%以上的效應性T、B細胞會迅速死去,不到5%的細胞能夠逃過死亡的命運,在機體內存活幾年、幾十年乃至終身,這些細胞稱之為記憶性T細胞或者記憶性B細胞。記憶是機體免疫系統最為核心的特質,是人類戰勝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法寶。通俗地講,免疫記憶是指T、B細胞第一次見到病毒后,多少年以后再次遇見該病毒,仍能夠一眼認出。盡管我們對免疫記憶形成的過程還不十分清楚,但已經知道,記憶反應(再次接觸到病毒T、B細胞的反應)的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應一樣迅速,從而將再次入侵的病毒迅猛地控制住。

黃波表示,不管目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多么嚴重,越來越多的被感染者將會從疾病的狀態恢復到正常健康的狀態。由于目前缺乏特異性抗病毒的藥物干預,這種恢復基本上完全依賴于機體的免疫細胞,特別是激活的效應性T細胞和B細胞,而一旦將病毒控制住,這些活化的T、B細胞絕大多數將會進入死亡程序,僅有極少部分存活下來,轉變為記憶性T、B細胞,保護機體避免二次感染。有趣的是,抗病毒的抗體在血液中存在時間可以從幾周到幾年不等,這是B細胞的變化所導致的。B細胞本身不生產抗體,但是B細胞活化后可轉變為漿細胞,抗體就是由漿細胞所生產。漿細胞通常存在于淋巴結、脾臟等部位,但是B細胞在轉變過程中,還可以轉化出一類數量較少的長壽命漿細胞,它們定居于骨髓,持續地分泌抗體,這是抗病毒的抗體在血液中較長時間存在的根本原因。

機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旦免疫記憶形成,記憶性T、B細胞在體內長期存在,時刻監視最初感染機體的冠狀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

那么,在目前疫情嚴峻形勢下,已感染的患者痊愈后,是否絕對不會發生二次感染?由于病毒會變異,二次感染有可能發生,但概率會非常低下。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由4種核苷酸線性排列聚合成的一種大分子物質),其在人群中傳播,依賴于RNA在細胞內復制(以RNA作為模板產生出與其一模一樣的一個新的RNA過程),然而RNA復制卻不是絕對完美,有低概率的個別核苷酸排列順序出現差錯,此即為病毒變異。病毒變異產生四種結局:(1)變異部位與記憶性T、B細胞識別的部位不同,病毒依然受抗體和T細胞攻擊,無二次感染;(2)變異的部位發生在抗體識別的部位,抗體無效但T細胞監視存在,無二次感染;(3)變異的部位發生在T細胞識別的部位,T細胞無效但抗體有效,無二次感染;(4)變異的部位同時包括了抗體識別的部位以及T細胞識別的部位,抗體和T細胞均無效,先前感染過的個體接觸此變異的病毒可發生二次感染。

總之,由于出現上述第四種情形的概率甚低,因此,對于被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其痊愈(能夠痊愈說明機體免疫系統是正常的)后,再次接觸到病毒,通常不會發生二次感染。另外,這些患者在痊愈時,其體內的病毒應基本上已被抗體和T細胞清除干凈,此時痊愈者本身的傳染性風險大大降低,其出院后理應無需14天的隔離。如果心理難以接受,患者出院后可以隔離2-3天,進一步確保患者無傳染性。(科學網/方芳)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