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雙一流動態 > 上海院士專家峰會舉行 耿美玉詳解971

關注微信

上海院士專家峰會舉行 耿美玉詳解971

時間:2019-12-09來1源:科學網微信公號 作者:佚名

12月7日,以“創新與轉化——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上海院士專家峰會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行。

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GV-971首席科學家耿美玉作了題為” 阿爾茨海默病和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研究和進展”的演講。

她說,“網上很多人在解讀安慰劑對照組的數據,認為6個月是一個詭異的時間節點。其實這里正反映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如果不治療,隨著安慰劑效應降低,逐漸恢復了病理狀態。從這個圖可以清楚地看到,GV-971從治療第4周即出現顯著療效,而且可以平穩地改善患者的認知狀況。”

“我們將在12月20日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完整的大鼠2年的致癌性試驗數據。”耿美玉表示。

今年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準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耿美玉解釋說,“有條件獲批上市特指,GV-971上市后3個月內提交完整的大鼠2年的致癌性試驗數據。”

她表示,除了在12月20日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完整的大鼠2年的致癌性試驗數據,研究人員還在繼續進行該藥的藥理機制方面的研究和長期安全有效性研究。

其中,中國上市后臨床研究計劃方案包括:以3000例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對象,在80個中心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以及6個月的開放試驗。

國際臨床研究計劃包括:以2046例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對象,在200個中心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以及6個月的開放試驗。

“不論年齡、性別、文化程度,GV-971對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與阿爾茨海默病嚴重程度正相關。”耿美玉展示的PPT顯示,GV-971對于改善患者的“命名物體或手指”“結構性練習”“意向性練習”“單詞辨認任務”“口頭語言能力”“(自發言語)找詞困難”“口頭語言理解能力”“注意力”8個單項均有極顯著的改善作用。

在耿美玉看來,阿爾茨海默病是多系統紊亂的復雜疾病,多種高風險因素都可能參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

研究團隊發現,阿爾茨海默病進程中伴隨腸道菌群失衡,而腸道菌群豐度變化與腦內的外周免疫細胞侵潤密切相關。短期糞菌移植實驗也同樣證實菌群的改變可以影響神經炎癥。苯丙氨酸、異亮氨酸為代表的菌群氨基酸代謝異常是介導神經炎癥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GV-971可調節癡呆小鼠菌群結構,減少癡呆小鼠菌群與腦內免疫細胞連接,下調苯丙氨酸和異亮氨酸的含量,抑制其介導的Th1細胞的分化和增殖,從而降低外周及中樞神經炎癥反應。

“我們希望用一個開放的創新理念和思路,審視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挑戰研究的局限,希望能做更多阿爾茨海默病復雜病因的研發,或許靶向腸道菌群會帶來治療的新思路。”

“慢性復雜疾病的治療亟需新藥研究破局創新。”耿美玉說,復雜疾病是一種以局部組織異常生長為特征、系統調控紊亂的全身性疾病。

復雜疾病的發生發展不僅與基因有關,而且與環境生態、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心理情緒等諸多因素有關。

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1.5億左右。

2018年全球治療及照料費用已達萬億美元。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1000萬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預計到2050年我國患者將達4000萬人。

自發現阿爾茨海默病100多年來,全球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只有5款,臨床獲益不明顯。

全球各大制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里,相繼投入6千億美元研發新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320余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已宣告失敗。

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預測,如有一款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病因或緩解病程進展的新藥,未來5年可將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減少50%,到2050年可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減少80%。

“從容面對不再回避,這是2019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的主題,也是對于我和團隊以及所有幫助我們的人的一個共勉。”耿美玉以這句話結束了演講。

據悉,本屆峰會由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張江管理局主辦。

峰會分設了三個專場論壇,院士專家、企業家、投資機構等行業大咖分別圍繞創新研發、精準醫療以及產業與資本三大方向,探討在世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如何凝聚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要素的集群發展,提高創新藥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擔任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擔任大會主持。大會通過學術報告、圓桌對話、專場論壇等形式展開深度研討,展現醫藥領域最新發展態勢,引導政產學研用各類資源集聚,推動生物技術創新發展與成果轉化。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李國慶、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分別以“新《藥品管理法》解讀”、“免疫治療的展望”、“手性化學與中藥研發”、“中國心血管研究及疾病防治的機遇與挑戰”、“人工智能助力新藥研發”為題作了了大會專題報告。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