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近日
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發布
2018年度新建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立項的通知
湖北5所高校名列其中!
✩ 華中科技大學
計算智能與智能控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武漢大學
變化環境下水文水資源系統演變機理及適應對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武漢理工大學
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水文地質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新時代科技革命與知識產權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看到這里
也許你會問了
這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到底是干嘛的?
這個基地是屬于“111計劃”的一部分哦~
這個計劃旨在推進高校建成世界一流
詳情跟湖北新聞(ID:hbxwwx)一起來看
在高校匯聚世界一流人才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由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以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進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學校匯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引進國外智力的層次,促進海外人才與國內科研骨干的融合,形成國際化學術團隊,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高質量學術交流,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學科,提升高等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重點建設100個世界一流學科創新基地
推進中國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旨在推進中國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該項目從2006年起由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從世界范圍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名優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每一個“111計劃”引智基地的建設周期為5年,每年度支持經費不低于180萬元。
基地立項后
后續還要做哪些工作?
有什么具體要求?
立項后還要做這些工作
開展國際合作
細化未來5年建設規劃和工作計劃
設立專項配套和發展經費
▣ 各依托高校要支持新建基地按照世界一流標準開展高水平、高層次、高質量國際合作。創新基地管理和運行機制,統籌海外團隊來華期間的教學科研工作和訪問交流活動,發揮海外人才在學科創新中的獨特作用。
▣ 圍繞“111計劃”的目標和任務,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協調機制,落實管理責任。按要求于2018年6月30日前組織建設論證,進一步細化未來5年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基地建設任務和考核指標。各新建基地要做細做實未來5年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把引智和創新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引智效益,支持和引領“雙一流”建設。
▣ 要根據立項申請書內容和建設論證意見,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學科前沿和經濟主戰場,凝煉并落實研究任務。
▣ 設立專項配套和發展經費,全面保障外國專家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匹配經費不低于國撥經費,鼓勵建立訪問學者制度,設立開放研究基金。
建設期間可獲得專項經費支持
“111基地”建設期間可獲得專項經費支持,專項經費由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主管部門、依托單位共同籌措。
高校配套經費除補充聘請外國專家費用不足部分外,還可用于:
▣ 1、開展科學研究所需的科研業務費、實驗材料費、人員費、助研津貼和其他相關費用;
▣ 2、“111基地”配備的國內優秀科研骨干赴國外一流大學、科研機構從事合作研究、短期訪問及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所需費用;
▣ 3、“111基地”召開相關國際學術會議及其他與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建設相關的費用。
了解一下這5個獲得立項的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
計算智能與智能控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曾志剛教授牽頭的“計算智能與智能控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批立項,成為該校第八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計算智能與智能控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匯聚了來自美國普渡大學、西北大學等知名高校14位海外學術人員和以曾志剛為代表的14位國內優秀科研骨干,通過長期深入的國際合作,積極推動計算智能與智能控制相關領域的發展,培養一批計算智能與智能控制領域青年拔尖人才,促進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研究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武漢大學
變化環境下水文水資源系統演變機理及適應對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申報的“變化環境下水文水資源系統演變機理及適應對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批立項,該引智基地國內負責人為熊立華教授,以國外學術大師、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等為學術帶頭人,國外知名學術骨干和國內知名教授為核心成員,青年學者為骨干形成了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
引智基地通過引進海外人才,在武漢大學匯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研究變化環境下水文水資源系統演變機理以及應對的技術與方法,解決變化環境下水文模擬、水文預報、水環境-水生態耦合、水資源優化配置等重大科學與技術難題,為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撐,將有力推進武漢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家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能力。
武漢理工大學
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趙修建教授牽頭申報的“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批立項,這是武漢理工大學獲批的第5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未來5年將緊密結合我國建材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瞄準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學科領域的關鍵工程理論和技術,圍繞“建筑材料綠色制造工程理論與技術”、“建筑材料循環再生利用”、“前瞻性建筑新材料”3個研究方向,引進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領銜的國際學術大師團隊,深化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學術合作,通過形成國際化融合研究團隊,開發具有引領作用的原創性成果,加快國內環境友好建筑材料領域國際化團隊與人才的成長;通過研發環境友好建筑材料科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及重大工程應用示范,引領和支撐建材行業的產學研發展水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水文地質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王焰新教授申報的“環境水文地質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批2018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這是該校獲批的第5個“111引智基地”。
“環境水文地質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依托學校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水文地質”創新研究群體,涉及環境科學與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地質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該引智基地以解決地下水污染防治領域重大問題為目標,圍繞地下水系統中有害物質遷移轉化機理與地下水環境修復方法開展研究,既是當今國際水文地質學的前沿和熱點課題,也是事關國家水資源保護和供水水質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引智基地匯集了該校12名科研人員與11名外籍著名學者共同組成中外聯合科研團隊,外方合作單位均為國際環境水文地質領域的著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新時代科技革命與知識產權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申報的“新時代科技革命與知識產權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獲批立項,實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該項目的零突破。
“新時代科技革命與知識產權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旨在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精神,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等提供智力支撐,為新時代的科技革命提供制度支撐,為實現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和科技創新成果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保障。重點在于回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本學科創新基地由享有“歐洲專利教皇”美譽的世界著名知識產權專家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ph Straus)教授領銜,外方專家團隊由全球QS排名前100的高校或研究機構的10余位知識產權法、專利法、科技法、網絡版權法、競爭法、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學家和法學家組成,國內專家團隊是由吳漢東教授領銜,囊括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科帶頭人而組成的一流團隊。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