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從2011年1月1日到2021年6月30日的統計數據。ESI每2個月公布一次,均為上一次數據的基礎上增加2個月的數據,但是每年5月份會去除掉最舊一年的數據。
ESI收錄了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文和被引數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已經被全球普遍認可。ESI指標用來評價一所高校(或機構)的科研水平,甚至通過ESI高被引作者來預測諾貝爾獲獎者。
ESI將全部科學分為22個專業領域,分別是:
工學(3個專業領域):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工程科學(Engineering)、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s)
社會科學(2個專業領域):一般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General)、 經濟與商學(Economics & Business)
理學(5個專業領域): 化學(Chemistry)、地球科學(Geosciences)、 數學(Mathematics)、 物理學(Physics)、 空間科學(Space Science)
農學(2個專業領域): 農業科學(Agricultural Sciences)、 植物與動物科學(Plant & Animal Science)
醫學(5個專業領域): 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免疫學(Immunology)、 神經科學與行為(Neuroscience & Behavior)、 藥理學與毒物學(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精神病學/心理學(Psychology/Psychiatry)
其他(1個專業領域):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中國大陸一共347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新增5所,退出0所。新增高校為:河北工程大學、贛南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北京農學院。各新增高校均有1個學科入榜。
全國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347所高校中(北京協和醫學院計入高校,北京協和醫院計入機構,分開計算),中國科學院大學進步1名以全球排名第45名居第一,清華大學進步1名以全球排名第63名居第二,北京大學以全球排名73名位居第三。
排名進步方面,全國高校均表現強勁。全國排名前50名的高校中,深圳大學(22)、鄭州大學(19)、南京農業大學(13)、首都醫科大學(11)、電子科技大學(11)均超10名。
全國排名51-100名的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學(54)、廣州醫科大學(29)、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6)、重慶醫科大學(22)、青島大學(20)、河海大學(17)、揚州大學(16)、華北電力大學(16)、南京師范大學(15)、廣東工業大學(15)排名進步均超15名。
另外,陸軍工程大學(387)、西南財經大學(93)、青島理工大學(93)、北京工商大學(86)、西安科技大學(68)、西南醫科大學(62)、成都中醫藥大學(61)、東莞理工學院(60)、南京林業大學(58)、香港中文大學(深圳)(58)、湖州師范學院(57)、湖北醫藥學院(56)、廣州大學(55)、寧波諾丁漢大學(53)、上海科技大學(52)、長安大學(51)、西交利物浦大學(51)、長江大學(50)、重慶郵電大學(50)、濰坊醫學院(50)進步均超過50名,表現強勁。
具體名單詳見表格。
(數據中,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不區分兩地辦學)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