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28日訊(通訊員孫甜甜徐南啟記者袁濤)4月26日,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郭令智院士迎來100歲生日。18位兩院院士、近百位學者齊聚南京大學,為郭令智祝壽,并圍繞“板塊構造理論”展開探討。
郭令智,湖北安陸人,地質學家,中國板塊構造和地體構造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是南京大學迄今為止最年長的院士。1915年4月出生。1934年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1937年抗戰爆發隨校西遷,在重慶沙坪壩完成學業,1938年畢業,留校任助教。1939年任國立云南大學礦冶系助教。1946年任中國地理研究所任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46到臺,任臺灣大學副教授、臺灣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1949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做研究工作。1951年,回到南京大學地質系執教。1982年后曾任南京大學副校長、代校長、校務委員會主席。曾任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地學學科評議組組長、地學規劃組組長等職。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院士用“智者、仁者、勇者”總結郭令智先生的為人。他表示,作為我國構造地質學領域的泰斗,郭令智是一位學術造詣精深、學術成就卓越的智者。郭先生時刻秉承仁愛之心,待人處事,普育英才,是位德高望重、仁心仁愛的仁者。郭先生同樣也是勇攀高峰、勇挑重擔的勇者,在科研上“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郭令智在南大學習、工作、生活近五十年,他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引領學科建設方向,開拓研究領域,為建設南大地質優勢學科做出了重大貢獻。陳駿院士動情地說道,“郭令智先生的大師風范、人品學問、道德文章為南京大學廣大師生樹立了楷模和典范,是南京大學的寶貴財富。”
孫樞院士親切地稱郭令智先生為“郭老師”。他坦言,自己的成長得益于郭老師的教誨,不僅在大學時期上過郭老師的課,畢業后各個時期的多項工作中都得到過郭老師的親切指導。這令他終生受益并且終身難忘。他表示,中國人在祖國大地上開展地質事業已有一百年歷史,可以說郭老師是中國地質科學的同齡人,他光輝的經歷見證了我國現代地質科學的發展歷程,在我國現代地質科學發展的各個階段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孫院士聲情并茂地說道,“從教授到南京大學代校長,郭老為南京大學地質系和南京大學的發展發揮了令人欽佩的作用。在慶祝郭令智先生的百歲華誕之際,我為他在地質科學、地質教育以及促進國家技術經濟發展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南京大學的地質構造學科是國內一級學科,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獻給郭先生百歲誕辰最好的禮物。”
汪集旸院士表示自己一直視南大為母校,自求學階段便瞻仰郭先生的學術造詣,拜讀其著述。回憶起1986年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郭令智先生的情形,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郭先生為人非常謙遜,年近古稀仍時刻記掛著南大地學的學科建設。與郭先生的這次會面也一直感召著他,并開始了與南大地學斬不斷的情誼,之后的幾十年為南大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地學人才。
郭令智院士曾經毫無保留地將自己長期積累的學識、經驗、成果以及人生感悟傳授給年青一代,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界精英和領軍人物,可謂桃李滿天下,英才遍九州。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楊樹峰教授作為郭令智院士的學生代表發表講話。在深情回憶跟隨郭院士學習的歲月后,他表示,郭老師對自己來說既是敬愛的師長,也是人生的楷模。作為杰出的地質科學家,郭令智院士是一位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的教育家。郭先生為人人品高尚,雖然自己生活的非常簡樸,但對人非常熱情。這樣高尚的品行使自己和其他學子都受益終生。
南京大學舒良樹教授展示了珍貴的影像資料和精彩片段,分三個部分展示了郭令智院士早期求學、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等方面的精彩足跡。
當日,張國偉院士、金振民院士、童曉光院士、戴金星院士、賈承造院士、鄭永飛院士、郭華東院士等就板塊構造理論前沿問題做學術報告,聯袂為南大師生送上豐富的學術“大餐”。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