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江蘇省連續6年向基層選派科技鎮長團

關注微信

江蘇省連續6年向基層選派科技鎮長團

時間:2014-06-05來1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91boshi

2008年10月,李世收帶領16名教授、博士,組成首個科技鎮長團奔赴常熟。和以往的科技特派員不同,他們集中住宿,以群體智慧和力量,面向基層,服務企業,展開了別開生面的兩年科技鎮長團試點工作。

其時,常熟全市遍布15000多家中小型民營企業。這些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水平偏低,依靠設備投入的外延式增長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如何依靠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是頭等難題。

兩年后,依靠科技鎮長團的幫助,常熟大學科技園已成為國內縣域城市中惟一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在科技鎮長團的帶動下,一批校地長效合作創新載體應運而生,這里已建成同濟(常熟)科技園、上海交大(常熟)科技園等12家校地合作科技園或研究院,累計引進“人才”“雙創計劃”、“姑蘇計劃”等人才項目83個,園區企業擁有發明專利238件。

這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通過選派科技鎮長團提高基層自主創新能力的縮影。自2008年選派以來,科技鎮長團背靠高校院所、立足鄉鎮、服務企業,不僅起到了高校院所、企業、政府產學研合作三螺旋結構的軸心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層政府的科技管理和服務能力,對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項從“兩難”到雙贏的自覺選擇

6年前的江蘇正處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以工業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占據了江蘇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受傳統機制體制束縛,縣域經濟創新創業活力一直沒能充分釋放。

一方面,縣域經濟發展方式亟須轉變。江蘇縣域經濟發展雖然成績斐然,但同樣面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制約,亟待依靠科技進步和人才優勢,實現由物質消耗向人才開發,由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由招商引資向招才引智的轉變。

另一方面,該省的科教優勢資源亟須釋放。江蘇是科教大省,現有高等學校128所,科研機構4000多個,但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6%,許多科研成果都被“鎖在抽屜里”,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轉化,沒有與產業發展實現有效對接。同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亟須加強。

如何把“兩難”變成雙贏?

2008年7月,已擔任江蘇省省長助理的徐南平院士到常熟市辛莊鎮調研時,萌生了建立科技鎮長團的想法,提出了進行科技鎮長團試點工作的方案,并迅速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批準。隨后,由省委組織部牽頭,科技、教育部門參與,在省內16所高等院校中,按照常熟各鄉鎮產業特色的需求,選拔17名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的教授、博士,組成首個科技鎮長團于同年10月奔赴常熟。

以提升基層科技水平為目標,選派高素質人才

蘇南縣域經濟規模大、經濟強鎮多、企業創新需求旺盛。針對這種實際,江蘇充分利用高校院所人才資源,強化基層人才科技隊伍建設,努力實現以高素質人才助推高水平發展。

為增強選派工作的針對性,江蘇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以及有關高校深入開展前期調研,全面掌握縣域經濟發展、特別是經濟強鎮企業科技創新的需求情況,認真選擇學科對口的派出單位,充分發揮地方和派出單位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找準最佳結合點。

從發揮優勢、服務地方發展,構建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的需要出發,從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戰略高度出發,精心選派高層次人才。選派人員以博士為主體,有副教授(副高)以上職稱,5年以上工作經歷。通過嚴格的程序,一批既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又擔任一定管理職務、具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雙肩挑”人才被選派到科技鎮長團。科技鎮長團以組團的形式,變單兵作戰為團隊作戰,變臨時引進項目為體系平臺建設,每個科技鎮長團10人左右。

以提升企業創新為重點,促進產學研結合

江蘇堅持把提升縣域經濟特別是縣域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作為科技鎮長團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鎮長團每位成員主動深入企業,扎實開展走訪調研活動。五年來,累計走訪企業67000多家,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報告會、交流會和培訓班1374場,培訓各類人才11萬人次,受到企業的廣泛歡迎。科技鎮長團還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密切聯系所在高校、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推進科技項目合作,努力探索以企業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五年來累計邀請來訪專家4.2萬人次,簽訂合同4000多份。同時發揮科技鎮長團的科技支撐作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載體建設,集聚人才、項目、資金等創新要素。通過鎮長團的積極推動,南京市六合區建立了全國首家“技術轉移中心商務區”,南京市棲霞區與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共建國家級“南京棲霞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

以整合創新資源為依托,放大科技帶動效應

江蘇省堅持把發揮高校創新優勢,整合高校科技創新資源,促進地方創新發展作為科技鎮長團工作的根本著力點。

一方面,突出重點環節,全面激活高校各類創新資源。強化高校人才的經濟社會服務功能,引導高校更多的科研人員面向經濟社會前沿需求開展創新活動,鼓勵更多的高層次人才深入基層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南京工業大學作為首批科技鎮長團團長派出單位,積極組織高層次人才支持基層科技創新,先后派出45人在蘇州、無錫、南通等地科技部門服務,為地方科技創新和科技管理做出了積極貢獻。

另一方面,大膽突破行政區域限制,積極吸引省外高校參與科技鎮長團,動員更多的高層次人才服務江蘇科技創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省外“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均選派了科技鎮長團團員。以第六批科技鎮長團為例,共有成員698人,其中來自省外“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中央企業的有289人,占總人數的42%。

實踐證明,向基層選派科技鎮長團有效增強了鄉鎮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通了科教資源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隔膜”,實現了縣域經濟轉型與科研成果轉化“雙贏”。目前,校地合作日趨緊密,長效機制初步形成。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